登录 |

打印 | 字体大小: « »

谷歌的设计逻辑

attachments/200610/23_191658_ok1.jpg
这是一个一直想说话题,我是一个google fans但并不代表我会满意google所有的设计,更不代表我会认可谷歌的产品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google.cn的主页设计:
1、有人说google列出("网页、所有中文网页、简体中文网页、中国的网页" )多种语言的搜索条件是一种无微不至的设计,我完全不赞同这样的做法。
因为如果我赞成了这种说法就等于是赞成了"google如果把所有的' 高级搜索'搜索项都拿到首页中,那就是更无微不至的设计"。

2、且不说google把这些选项拿到首页的做法是否合理,但起码他们在实现出来的结果上是让我失望的: 查看图片 >>
比如,"简体中文网页"的搜索结果竟然大半都是繁体的,对比一下也许你可以看出来更多的失望…

3、回到google的界面设计来说:
这个界面我有很多的疑问
attachments/200610/23_192149_4.jpg
按照界面的表现逻辑来说应该是:A(搜索类别) 〉 B(搜索内容) 〉 C(搜索确认) 〉 D(语言范围)
实际上用户完成的任务逻辑应该是这样的:A(搜索类别) 〉 B(搜索内容) 〉 D(语言范围) 〉 C(搜索确认)
纯粹以用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浏览习惯来说,该界面上的完整任务很明显是一个失败的设计,用户点“搜索”以后“语言选择”根本是没有用的。

4、那么google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设计呢?
在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为它的诞生作了一个设计中比较常见的过程假设:
 1> google认为他们在做的是中文的搜索站点,用户不只是可以搜索所有的中文网页 需要把它精确到细化的语言范围,或者他们在统计的数据中发现中文站点上用户在搜索的时候存在不少"语言范围选择"的需求。
于是他们确定要把"语言范围选择"从高级搜索中作为特例提到首页上
 2> 那么,提出来以后放到什么地方呢?
按照理论上的逻辑来说应该放到"搜索"按钮的前一步,再按照用户的浏览和操作习惯那就应该是: "搜索"按钮的上边或者左边(按照google.cn的版式那就应该是在其上边)
 3>当把语言选项放到"搜索"按钮的上边后设计时,他们发现:"语言范围选择"只是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不是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如果把"语言范围"放到"搜索"按钮的上边就会使得大多数没有"语言范围"需求的用户每次搜索都要去经历"语言"范围这个过程,降低了他们的效率。 这样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就是一个不好的设计了。
 4>于是他们决定把"语言范围"放到"搜索"按钮的下面,他们认为这样一来"有需求的用户可以用,没有需求的用户可以不妨碍正常的操作逻辑",毕竟大多数用户是没有这个需求的。

5、这样的权衡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决定,但对于这样的设计我们还是得提出很多疑问:
 1> "到底有多少用户是要点按钮去确定搜索操作的呢?",记得曾经看过某个统计结果这个数据应该是"21%左右"
 2> 如果把点按钮确认操作的用户看作为初级用户,那么初级用户是否会明白google这样的一个布局的逻辑?(不要狡辩说:初级用户可以不理解,反正他们基本不需要这个选项)
 3> 需要语言选择的用户中会有多少用户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在已经点了搜索后发现还可以选择语言? 我猜测这个比例不小,我自己就曾多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4> 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 我相信一定会有的

6、今天在有人再次让我猜测google为什么会这样干的时候,我大胆的给出了一个确定答案:
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蹩脚的界面,他们会感觉到不爽,但不会主动说出来他们的不爽感受。
因为当他们在点了按钮以后又发现还有其他可以做的选项时他们大都会这样对自己说:"原来这里还有一个选项,他怎么能放在后面呢?”“可能是我太笨了才没有发现,说出去会被人笑话的。 嘿嘿,下次就知道这里可以选择了"。

7、也许yahoo的设计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attachments/200610/23_192440_5.jpg

虽然提交的按钮还是在语言条件的上面,但把按钮放到左边至少我们可以解释为"左边为条件"然后去右边确认,对于用户的浏览习惯来说也没有太大的违背。
(不过我对yahoo的“英文网页”选项表示置疑,有多少这样的需求呢??)

8、也许在首页不要这个选项,在结果页像yahoo这么干也不错
也许 压根 就 不应该有这些问题出来! 压根就可以把某些多余的东西再去掉。。
9、我刚刚翻看了google多个不同语言的站点,好像除google.com外其他站点都是这样的设计(日本、韩国、等等)。

10、关于"Google 搜索"这个按钮
上次说到IM的"发送"按钮时我说我不赞成有这个按钮,因为它实际上虽然“节省用户第一次使用的培训成本”但却让不小一部分用户(<21%?)耽误了所有使用过程的效率,作为极其常用的IM来说这一定很容易权衡。 “宁愿让用户拿1分钟来学习,但不能让用户拿一辈子来承受
话又说回来,如果现在真的让我设计一款IM我想我多半还是不敢不设计这个按钮的。因为要承担的压力可能会太大太大..
不过我依然坚持我的思路和思维过程。

有人说google的这个尝试是一个失败的设计。我没有完全赞成,因为起码我喜欢他的首页,没有"Google 搜索"这个按钮的首页。。。 (这个变化起码提高了那21%的会习惯去点“google 搜索”按钮的用户的效率
(但,那个当初让google得到很多人性化好评的"手气不错"现在似乎成为了改革中的一个小..)

 
 

PS:
媒体报道"李开复:4个月后Google中国将再无本土化破绽 ", 我不大相信这句真的出自我曾经敬佩的开复老师之口;因为现在类似这样连上下都会搞错的问题在谷歌的任何一款产品中都能发现,更不要说更多的本土文化本土用户特征等问题。。
(再比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对比一下中英文站点的输入框和按钮的行间距问题:英文站点输入框和搜索按钮的行距很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视觉上也是合理的;但是中文站点的输入框和搜索按钮行距如此之近就显得有些难看的…)

分类:UCD ,06/11/10 5:16 下午 | 112,043 次浏览 |

网友评论(8)

  1. 还有一个问题,google的语言选择使用的类别文字分别是:网页,所有中文网页,简体中文网页,中国的网页

    这本身就会给很多人迷惑,大家需要仔细的去比较几类才会分的清楚,我的意见是这样写:所有网页,中文网页,简体网页,中国境内网页。

    Google本身的设计可以说多少年都没有怎么变过,看google编年里的界面变化就知道了。我和白鸦一样也是google的fans,但是也经常质疑它的一些做法。比如:手气不错这个按钮,究竟有几个人用过?反正我是一次也没有。首先不说别的,光字面上我就不懂了。我上搜索引擎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对比筛选信息。它帮我调出一个结果算怎么回事?真的这么自信?

    我同意一些人的看法,搜索引擎在准确率上还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慢慢来吧,机器搜索什么时候能代替人工分类,那就是该搜索引擎光明的一天了。

  2. 不要期望机器搜索代替人工分类, 但"精准搜索"应该会是下一个方向

  3. 或許以谷歌搜尋來說,她們希望以一個大範圍的母體中開始搜尋,也許這樣可以表現出她們可以找到很多@@。喝!這個部分與我們Y牌的設計策略就不同~ [8] 。
    但個人到覺得谷歌整個設計最大的敗筆,應該是在那個"手氣不錯"的按鍵!經由同業私下聊天,她們對於技術的發展與重視高於對於使用者的經驗設計的重視,所以……它是一個技術高超的產品,但不一定有人性…
    ps: hello!您好!第一次跨海留言,請多指教!真是開心現在有這麼多的華人對UCD開始關心了!

  4. 哈哈,热烈欢迎
    其实很多在国外的朋友都十分关注国内的UCD发展,
    我也通过这个BLGO认识了很多这样的朋友,

    有机会可以多多交流…

    引用自 IDcarolinYT
    ps: hello!您好!第一次跨海留言,請多指教!真是開心現在有這麼多的華人對UCD開始關心了!
  5. 今天才意识到了google.cn的存在……(习惯用google.com进、用个性化主页)
    同样打着“谷歌”的招牌,google.com和google.cn的区别让人感觉不舒服 [2]

    引用自
    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蹩脚的界面,他们会感觉到不爽,但不会主动说出来他们的不爽感受。

    同意

  6. 的确不合适;

    想本土化还是想拒绝更多低端用户?

  7. 不得不说一句,Vista的界面很恶俗。 [3]

    最后一个选项的确是 中国境内网页 的意思,似乎是对政府的一个示好表现。

  8. […] 3、案例一:Google的非英文界面语言选择的设计。 前不久刚刚说过他们这个蹩脚的设计逻辑问题,今天在这里我可以再次给他一个总结: (在必须保持界面元素不减的前提下),Google不得不把”搜索结果的语言选择”放到”搜索”按钮下面。虽然从IA逻辑上来说这显而易见是一个错误的设计,但从用户的真正使用上这是一个(大多数时候)比较起来相对易用的设计。(它起码减少了每次用户搜索都要经历’语言选择’的过程,使更多时候用户操作变的更加流畅高效了) […]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