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关于网商数据的絮叨

本来是要写博客的,结果临时被事情打断,然后就没兴致继续写下去了,于是改用微博刷屏。转帖于此

1、上次说了《推荐零售网商关注的4个数据》,不少人提了一些蛮有意思的问题,也有咨询公司出了一些很搞笑的数据。其实这些东西很值得深挖下去。有笔账算下来是很有意思的 …

2、B2C们6个大数据(大致的均值):1、营销成本。去年0.8元,现在1.2元,明年至少2元;2、订单转化率。目前平均0.8%,因为广告力度更大更盲目明年可能会下降一点; 3、支付成功率。网银超低,特别是新用户惨不忍睹。整体普遍不足60%;4、客单价。300元;5、毛利。30%以下;6、回头率,10%。

3、比如,某服装商。来1000人,900个是买的(10%回头的),成本1300元(比均值高);6个人下单(比均值低);3个人付款;总共卖了900元,毛利270元。粗暴一点来算,来1000个人,赔了1000多(这还么算管理和运营成本等等)。

4、烧钱广告这招,还得再用两年。大伙都陆续拿到钱了,越后面拿的越多,提着钱袋子到处找散钱童子的疯投们不停的往杭州跑,BetaCafe的门槛都快被他们踢断了。我看过的商业计划书里面,最大的预算都是推广费和库存。媒体广告即将全部被电商攻占,渣都不剩。没办法,野蛮阶段广告确实可以砸出效果。

5、媒体明年会发横财。淘宝和ebay打的那一年,广告价格翻了好几倍,互联网一大半的广告费都是这两家给的,还顺带“发明”了很多新的效果更流氓的广告形式。2001年,历史会重演,更给力。互联网媒体的输入会增长。(我要是投资人,会去看看地方和垂直媒体有哪些值得投的)

6、前几天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淘宝有人说站外流量中40%来自社区,走在前面的电商已经意识到社区营销的重要性,大家都会逐渐意识到。

7、我刚说“最大的预算都是推广费和库存”,大家都增加“库存”其实也会有些很有意思的信号。将来这帮电商的库存会更杯具,网络甩卖以后会更猛。

8、为什么促销会更猛?比如看看线下就清楚了。专家们预测“08奥运年,运动品大卖”,07年初经销商们卖血订货,耐克阿迪产量也很大,结果08年金融危机,外加奥运已然从体育变成政治,对全民运动的促进并没有那么大,于是大伙都杯具了…这些库存直到09年底才逐渐消化完。10年,世界杯,杯具继续重演…

9、花钱买来用户之后,人没留住真的很可惜。最近业余做了些抽样和调研,发现一个很震惊的现象:超过60%的流失跟“网站打开速度”、“进入页信息量过份大”有直接关系。(可喜的是,“误点”的比例不大)。

10、打开速度这事网商们不可能自己不知道,但大家不会真正很重视这事,需要解决方案服务商们去推动推动。建议神州数码,这些公司可以专门安排这方面的团队,啃啃这块骨头。明年电信运营商、供应商们也可以做不少生意。

11、电子商务泡沫刚刚开始。但这是好事,泡沫不挤出来也不会有未来。

12、有人说“社区营销早已开始,早就重视了。做了几年了,你现在才知道啊”。在我看来,喊了几年的社区营销,其实就是搞搞炒作,玩玩噱头做做品牌,根本是隔靴捞痒,没什么直接作用。包括人人的那些品牌小站,现在效果都不算好。我说的社区营销,这回才算是要真正准备开始,效果一定是响当当的给力!

13、电商社区营销这事不能说太细,其实我前今天准备给mark的问题就是关于此的,可惜… 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查各种资料。facebook接下来会有大动作,而且国内在这一块起来的会比美国佬要快,甚至会走到他们前面去。(原因也不想细说)

ps:以上说的只是淘宝外的网站,不包括淘宝。数据来源于各种行业公开数据和抽样。

欺负小叮当

1、京东VS当当这件事,有点欺负人家小叮当。

2、@刘强东 干脆利落狠,@当当网李国庆 婆妈狼狈嫩,目前东哥完胜!本以为上市了就可以不用同情小叮当夫妻店,现在看来企业真的一样可以三岁看到老~

3、上市才是做孙子的开始,自由没了。别以为上市了腰板就粗了,把马拉到纳斯达克它还是马,把骆驼圈在天朝它还是骆驼,瘦骆驼依然比马大。

4、小叮当缩了10年的头,猛然探出脑袋,很容易晃了眼。

5、小叮当圈到钱了,3C之仗迟早要打。既然迟早要打,不如京东先杀过去,直接打你的粮草营。以攻为守。

6、你家办婚宴的时候我杀过去。输了我不损失,就当利用“企图强奸新鲜上市小媳妇”这事做把宣传;赢了新市场有个好开端,更让你没精力进入我的地盘。

7、同时也让资本方看看,谁更值得看好。

8、在3C上打仗,那是大仗,战争成本是极其高的,小规模根本打不起来(卖不动)。而,图书小小的打就可以,书便宜,而且60%以上的购买集中在一部分书上。小叮当现在刚刚上市被资本管着,没法随便乱来。

9、当然,也许小叮当圈钱就是准备好了干这个的。这场仗估计没完。

推荐零售网商们关注的4个数据

上周末和Hetbert零售电子商务年会上聊电子商务的数据和用户体验,稀里糊涂聊了不少很具体的东西,聊的比较投机也比较随意。回来看媒体整理出来的资料,偏差不少。故自己整理了一份回顾如下:(现场并非这么说的,但我肚子里要表达的东西就是这些)

1,用户体验的阶段性

前面两年有一些网商的会议邀请我分享用户体验,基本上我都没参加。原因挺简单,我认为这两年分享也没什么用,因为大家都不是很关心;再过一两年,不分享大家都抢着到处找着问,因为到了不得不关注的时候。

这次来分享,一是因为陪Herbert讨论网商在用户体验上的数据布局,二是可以在网商们正式关注用户体验之前先做个铺垫。

网商们现在普遍对用户体验不是很关注。这很正常,因为在现在这个野蛮生长期最应该关注的本就不能是窄意的“用户体验”。我们把用户体验体验分成“有用 》 能用 》好用 》 爱用 》 品牌”几个层次,往往大家嘴里说的用户体验比较窄,仅仅是“好用”。而,现在网商们大部分都只发展到“有用 》 能用”的阶段。

现在还有很多很多的电子商务网站,服务没别人好、产品没别人好,价格没别人便宜,只是拥有很好的营销资源不断的到处打广告做推广,拉一万个人总有一个上当的,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企业根本就是“没用”的,体验更无从谈起;还有很多电子商务网站打开速度奇慢,服务响应不稳定,物流有问题… 连基本的“能有”都不能保证。

这个时候确实无需花主要精力去考虑“好用”的问题。当然也不能是完全不考虑,只是不需要作为重点。对于眼前的状况,在用户体验方面,我想给大家两个建议:

第一,逐渐开始关注“好用”,不用花太大精力,但当个事情来对待。比如,找两个对这方面很有兴趣、有激情的完美主义者,让他们放开手去做,别对他们置之不理也别指手划脚。每个月花一点的时间看看他们的成果,和他们进行“学习”式的交流,想办法表扬他们,从市场预算中抠点钱给他们发发奖金。就这样,成本不高精力不多,但慢慢的先做起来。这笔帐绝对划算。

第二,开始关注体验相关的数据,并且在系统上做一些布局,对于关键数据要提前尝试一些深度的挖掘。仅仅看结果数据是不够的,一定要把数据挖到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层,才能真正把这些数据用到体验的改进上。往往第一层数据只能给我们一个片面的现象,内在问题是什么,无从知晓。

.

2,未来是在拼用户影响力

在具体分析深挖哪些数据之前,我想再表达一个观点:零售电子商务的未来一定是在拼用户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并不是简单的营销能力。

从消费者影响力来看,国内电子商务的格局目前是个倒三角形:总共1.5亿左右的网购者,TOP20的B2C们可以直接Touch到的不足5000万,中小B2C们能够直接Touch到的估计不足1000万;大部分网商去Touch消费者的方式都是通过淘宝而获得。淘宝是绝大部分网商所依靠的营销阵地。

因为这个市场是淘宝点爆的,所以目前这个局势也应该算是理所当然的。但,未来的增量市场还有无限的空间,我相信这个消费者影响力的三角形有可能会倒个个头。我相信长尾的力量。

前几天老邢在围脖上说未来独立B2C的总量一定大于淘宝。我相信。不过这得看时间,说不定搞个102年呢~ 因为消费者永远都不会管你是那个平台,他只知道自己需要最好的服务、质量、价格、… 要想真的让这个行业做起来,我们的一切思维必须回到消费者身上去考虑,看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

3,四个数据

从用户使用过程来看,电子商务网站跟用户体验最相关的数据有四个:单UV的营销成本 》 订单转化率 》 付款成功率 》 回头率

“营销成本”:

目前大多数网商们最关注的是前头的数据,每天看看自己有多少PV、UV、IP,每天挖空心思的去想如何可以更便宜的搞到PV、UV、IP。在这个野蛮阶段,这很正常,因为没人来体验再好也是不行嘛~

不过,好好看看账本:一年前每个成本大概是4毛钱,今天已经到了4毛到8毛,超出1块的也大有所在;明年也许还得翻一番,我们离两块五的日子并不会很远。满互联网都已经挂满了网商们的广告,谁都知道我们是冤大头。互联网整体流量的增长趋势并没有市场需求快,而且越来越多的土财主进来,营销成本一定越来越贵。

我们在营销成本上不断的翻翻投入。每天1000个包裹中有900个是帮广告商打的,100名员工有90名是在给广告商打工,包括做CEO的你。

我想,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不停的纠缠于“营销成本”,只会让营销成本越来越贵。也许我们该分散一下注意力。

PS,关于营销成本数据,有一个提醒:在关注流量来源的时候,如果发现某个广告点来源过大,可以尝试暂停几天,观察一下效果。如果一暂停就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个情况很恶劣,需要尽快想办法弥补。

“订单转化率”:

目前整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平均订单转化率是3%。平台的转化率的最高(具体不便说);绝大多数B2C的转化率都在1%以下,做促销的时候偶尔可以超过1%;当当这种好的时候能到3%,Amazon可以到4.5%。

而传统商场的转化率一般都在40%到50%。虽然有互联网极度扁平化的原因,我想这样的数据也应该让我们集体感到惭愧。至少他可以说明,我们挖空心思花钱做营销的时候,忘记了我们拉来的是不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网站/服务对我们拉来的人是不是有用的?

甚至有不少网站50%用户在页面没有完全加载之前就流失了。 拉了一堆人来堵塞自己的服务器,让真正的客户一起忍受网站的拥堵。

但是,要想改善订单转化率我们还需要把这里的数据细挖下去。比如:用户的跳出时间、页面加载时间;首页、活动页、列表页、商品详情页的跳出比例;查看的商品数。这些第二层数据才能帮我们发现具体的问题,越挖的深入,数据的价值会越大。

比如,我们发现列表页的流失主要在第三页、第二页,那么在第二页的结尾、第三页的头部直接给他推荐相关产品,效果一般都会不错。

“付款成功率”:

目前独立B2C的支付成功率普遍不足60%(广告:支付宝余额和卡通的支付成功率大部分都在80%以上,而网银却在55%以下)。

付款成功率的问题,第三方支付要承担一些责任,银行端的问题更多,B2C自己也可以在此有所改进。根据我们的调研,用户不付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付款渠道、付款意愿改变、对于交易的安全不放心、付款渠道不通(安全和限额相关问题导致)、付款方式太难用(事实上这个骂的最多,比例却最小)

B2C们至少可以着重关注几个数据:新老用户的付款时间、大额和小额的成功率对比、用户尝试多次付款的比例、使用积分等促销方式后的效果、强调安全保障后的效果。

“回头率”:

前面说“零售电子商务的未来一定是在拼用户影响力”。现在落回到数据上,就上面提到的四个数据而言,我认为“回头率”将一定会成为所有电子商务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淘宝和整个B2C业态有所不同,但有很多规律一定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这两年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淘宝大卖家,基本上都是那批回头率过低的,依靠低价和免费流量的。而活的越来越好的淘宝大卖家,也都是那些回头率极高的。10年初,不少大卖家都有库存,压力很大,年中回暖的时候,回头率好的卖家库存成了优势,回头率可怜的卖家库存成本毒药。

比如,某些化妆品卖家的回头率65%,某些服装卖家的回头率也能达到在50%以上,新品中老用户购买甚至可以超过65%。有了这样的回头率,营销成本、转化率同样会跟着上去,生意没有做不好的理由。

拿京东商城来说,其实他的营销成本并不低,订单转化率很难看,支付成功率更丑陋。但人家的回头率高,一次营销当作几次用。凡客的回头率也很高(不过跟他疯狂的邮件营销也很大关系)。
(有人问:京东商城为什么高? 我答:京东商城的回头率高是他应该的,是刘强东的本份。在品牌还没有那么大影响度的是后,那么高的客单价做下来,转化用户是很辛苦的,如果用户还不回头,他就没活路了。他的一次营销必须挡多次用。)

“回头率”应该是B2C们最应该关注的数据,而且这个数据一定要挖深了看。对于帮助回头率的产品行为,可以尽量多的尝试。我分享几个可能对此比较有帮助的小数据点:收藏转化率、邮件和短信的打开率、用户记录和习惯的保存率。

特别建议大家一定要去关注一下“客户满意度”,也可以关注一下“用户推荐度”。客户满意度很难通过数据来表现,建议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去做,招几个实习生成本不高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用户推荐度”可以用问卷的方法去做。这两个数据对于目前的B2C来说,测量客户体验和预测“回头率”都是很有作用的。

.

4,两个总结性建议

一、从现在开始,站在用户行为的角度关注数据。同时,记录自己所做的每件事。 因为,数据不对比着自己所在的事情去看,回头只能是雾里看花,没什么价值。

二、只有定性,以偏概全;只有定量,以标带本。不用局限于定量的数据,定性数据往往一样可以有很大的用处,更容易帮助快速的找到原因。

最后:
建议所有的网商朋友回去算算帐,看看我们在每个环节每年花了多少冤枉钱。我们每年都拿出大笔大笔的钱浪费在广告营销上,但人来了其实我们并没有把他留住。抠出市场预算的1%,足够提升后续整体转化率的100%。

少投一次冤枉的广告,省下来的钱买带宽,可以让一半的客户至少等网站打开后再离开;少做一次赔本活动,省下来的钱请两个热心做易用性改进的人,获得的收益一定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


关于网商数据的絮叨: http://uicom.net/blog/?p=898

由“22号”这个时间引发的唠叨

我一直相信,互联网产品从业者下一波的热潮一定是:数据。今年7月份以来,我每天至少20%的时间花在和数据相关的事情上。这真是件有意思的,让人着魔的事情。

下面是这两天看数据时在围脖上的一些唠叨,备份至此:

# 最近一个季度,每月22日左右开始,男装、女装的交易量都往上爬的比较明显,到了下月1日,开始平缓甚至略微下滑。为什么发工资前放开买,发工资之后不买了呢?(当然,其实有近一半企业不是月底发工资的。欢迎参与调查

# 比如这个是10月份的:

# 此图是“妖精de国度”某件2.9元的袜子,在热销期间的走势如图。(请关注22号那个点)

#买男装/男鞋的女人占41%(不过,借用账户占60%左右),主要是30岁左右的女人;买女装/女鞋的男人占32%(不过,借用账户占70%左右右),主要是30岁左右的男人。看来30是个雷锋数。
(后来又查了一下整体数据。 基本上整体比例和这个比例类似。 所以,30岁是个雷锋数的说法不确切。)

# 阿卡厉害!套路清晰的一塌糊涂!阿卡本月翻了一倍多。不投品牌,主攻直通车(建议淘客加量);没玩11.11,但11.22上了14件新款(11.11风头刚果),爆了…这周又回来只上4个新款。(如图,我都怀疑数据出问题了。 谁知道他们11.22号还做了什么其他动作?) 给阿卡做个广告:http://sinaurl.cn/hb4qf8

# 原来11月22日,整体都略有提升,明星店都有稍大提升。不过阿卡在故意抓这个点,抓的比其他人都漂亮很多! 提醒兄弟们记下这个:“大促之后一个周期 + 周一”,也许还可以加上“22号”。下次大促之后可以想想利用下。

# 其实还有其他动作 :) ///@Touyacathy:阿卡当天做了首页大客户品牌广告,应该是11w的广告位,广告配合的活动是18%~50%off(22日0点~25日17点,22日凌晨开抢),当天阿卡店里有654个商品调价,从当天的成交记录来看,降价是事实,但最热销的几件,只是降了18%而已 数据来源:情报通

# 已经看到了。 其实去年他们也干了类似的事情,不过那些数据我不便公开。/// @qbtchina 22号: 大客户品牌-广告淘宝首页:第3轮播焦点图(预热圣诞活动);满就送-单笔订单满3000元,热卖针织衫任送一、单笔满5000元,纯羊绒or经典礼服任送一; 改名64件宝贝-更新折扣信息; 调价654件宝贝-降价; 新上架20件宝贝;

# 哈哈。格格家和阿卡形成鲜明对比,两个不同风格。一个跟着Dang的政策走,一个在Dang的照耀下充分自主经营。给格格也做个广告,下午再细看他们家的:http://sinaurl.cn/hY3XD

# 真正牛逼的经理人走到那里都会把功能归功于团队,会说团队好;扯淡的经理人,什么都说是自己的功能。刘姐是条汉子,真正的融入了那个团队的经理人,致敬~ 期望唐骏类的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少

# 流量成本、订单转化率、支付成功率、回头率,是每个商户必须最关注的4个数据。流量成本会越来越高,资源很重要;B2C行业的订单转化率平均在3%多点,还有50个点的空间;支付成功率,B2C行业还算不错(虽然和淘宝比还差很多),还有10个点左右的空间(支付志愿的增强在这里很关键); 回头率是未来的竞争力。

# 除了支付意愿变化,支付失败的主要原因:1、没资金渠道(主要指网银,或者没有支付宝卡通); 2、额度受限(需银行端设置,而银行默认的限额都很低,改起来还很难); 3、安全问题被阻(如安全控件、数字证书);4、系统问题; 5、第三方支付的易用性问题;6、其他。1\2占超过7成,3/4/不足一成,5千分之几

# 商品数并无变化,但几个月来淘宝女装、男装的客单价一直在上升,女装这个月到了250左右徘徊,男装到了270左右。为什么?对比了半天其他数据,绕了八圈,然后发现答案:“天冷了”。我笨!不结合环境变化看数据,害死人。比如,为什么转化率一直往下掉?噢,因为营销预算在涨。

# B的来源:Ab(2081/899)、Qb(10/10)、Hb(764/70),B的跳砖:Bc(1091/697)、Bh(2132/139)、Ba(97/15)。Hb(764/70) = Hb是触发点的编号,764是触发数,70是最终任务成功数;A流程第一个页面、B是第二个、C第三个、… H是帮助。这组数据至少说明了:帮助的效果很差。


最后,发个温馨提示:买车千万不要上“安邦保险”,很黑,很王八蛋 。首选平安、人保 。记住,千万不要买安邦保险,切记切记!欢迎奔走相告~

反馈的精神?

1、试想一下这样个场景:你在做分享,面对几十人,费尽脑力体力,大家听完之后没有掌声、没有质疑声、没有提问、没有任何反应,各自起身离开。偶尔有一两个人留下来,其实是要跟你说:“PPT能给我一份吗?”

2、自从有了围脖,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高质量的分享越来越少,愿意分享的人也越来越少。看文章的人在增加,有质量的评论几乎没有。索取的人越来越多,分享的人越来越少。

3、千鸟关闭了RSS全文,谢绝了除UCDChina之外的内容转载。而且再次强调了他对于博客评论的看重,谈了一把《博客的精神》

4、早前我也表态过:我喜欢删回复。是因为我很渴望高质量的评论。

5、刚刚,我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这篇文章开始,关闭评论。关闭评论不是我不想收到反馈,而是因为评论区几乎被人肉水军和低质反馈占领,维护成本过高。

6、对待评论和读者反馈,我和千鸟的态度基本一致,只是大家的做法有所不同。我相信“信息沉淀”的意义和价值,但发布信息和沉淀信息一定会越来越分散。发布信息需要关系网络的传播,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将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放大,散到互联网的任何一个角落; 而沉淀信息得有新的引擎,把散落在各处的信息再收集、整理起来,沉淀,升华… 有些东西既然已经慢慢在被改变,成为了历史,那就淘汰它吧。 就好像有些产品/功能在结束生命周期之后,应该果断的让它下线。

7、我渴望收到更高质量的反馈。欢迎写博客讨论,博客上的讨论质量要远远高于我文章下面的评论,因为那你是的家你不会乱写。我依然保留了Ping,只要你文章加了我文章的链接这里就会Ping到。

8、文章底部加了“分享到新浪围脖”。

再谈黄飞红

有位记者朋友看了我上篇关于黄飞红的引子介绍,专门去烟台采访了”黄飞红”的相关负责人,回来说:他们没有什么”外脑”在策划,也没有人搞互联网炒作,就是自己传统行业的人搞出来的。他们预料到了会卖火,但没想到这么火。

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黄飞红”,不管有没有所谓的”外脑”,我越来越觉得这个案例很值得分析、总结,而且具备很强的可复制性。我有一些零散的思考,记录如下:

1、产品质量是一切的根本

如果不是大部分人觉得好吃,大部分里的大部分还觉得非常好吃,其他的一切都白搭。觉得好吃的人会继续买,觉得很好吃的人会去传播。觉得不好吃的人看到别人都说好吃,送礼的时候还会考虑,因为他的朋友也许觉得好吃。

2、定位

调味品或者菜肴的路线很窄,市场量起来的会很慢;而休闲食品路线无比的宽,一个点打穿打透就可以迅速爆炸。重点强调和塑造花生的休闲食品特性,处处包装这么概念,定位的创新是黄飞红最大的亮点。

当然,川菜红遍大江南北,15亿中国人10亿在吃川菜,也是一个契机。

3、包装

从名字、包装袋设计、产品介绍,每个点都放的很开,没有给这个产品以局限性。拿酒鬼花生来比较:

名字。酒鬼 VS 黄飞红,酒鬼虽然一针见血,但同时也限制对其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黄飞红容易叫响,虽然一下子不知道是什么,但加个副标题”黄飞红 – 麻辣花生”就搞定了。(其实我觉得”麻辣”二字略显多余)

包装袋。酒鬼是透明包装,外面可以看到花生,明确产品的认知和定位;黄飞红是冲氮包装,靠袋子的设计来吸引人,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某种程度上”花生”已经被加上了配菜的烙印,不这么干会使得产品一下子路数就变窄了。(不过其实可以做成部分透明,也许可以留住迟疑的冲着配菜来的消费者)

产品介绍。酒鬼的产品介绍传统的不能再传统,黄飞红的产品介绍比较ING,这个风格很适合休闲食品的主流消费群体。

4、渠道

淘宝,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开始引领中国的一些潮流消费,很多东西是淘宝上火了,传统商场、B2C、团购网站跟进,社交网络、社会媒体再加把油,自然就爆了。

黄飞红不是从淘宝最先卖的,但卖火是从淘宝开始的,然后波及到整个线上渠道,最后又反推回了线下渠道。但,其实黄飞红自己的官方店销量(包装袋上的淘宝店)一直没什么,都是渠道在卖。类似的传统产品进互联网有很多行军路线可以选择,但不管怎么选,不放开渠道单靠自己销售的,目前还没有成功案例。电子商务里面”电子”的部分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而且互联网的”商务”也不是传统企业擅长的。

传统企业的根本是做好产品和包装,维护好供应链和资金流,而不管是电子还是商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领域。做大的根本不是有多少自己的渠道,而是有多少渠道在为我所用;不是电子商务做的怎么用,而是电子商务被我用的怎么样。

5、传播和时机

黄飞红的人说他们没有主动做过”软文”,我将信将疑。但至少他们没有大量的软文出现,更多的口碑传播都是消费者的主动行为,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这得益于社会化网络,特别是围脖在国内的爆发。例如梁静如就在围脖上专门推荐过,各网站纷纷团购促销。

当然可以被传播起来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得益于他的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正好是喜欢传播又具备传播能力的一个庞大人群;然后还得益于这个产品的性质,休闲食品的话题健康、时尚,正好是适合传播的话题,也是做促销的好工具。而且,这样的产品和话题,还特别对那些办公室里易感人群的口味。

当然,黄飞红在传播过程中也制造了一些噱头。他的名字、包装,特别是麻椒可以收集起来炒菜,都是一些比较适合撬动传播的噱头。

6、正确的废话和正确的路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成功要素都是废话,成功的根本原因我想还是因为:产品好、做的用心。好产品是成功的根本,好营销可以让成功加倍。

真正做企业的,这两点无不认同。可今天的企业,真正用心去做这两点的少之又少。大家都希望一夜成名、暴富,我们总是在反复的不厌其烦的”抄近路”,歧途近路。精力和资源投入不放到产品的研发、价值定位上,而更多去搞营销、炒作、渠道上的控制,顶多也就虚火一时。

到了如今这个消费者不再煞笔的年代,仅靠营销,算计到极致拼了老命,命好可以是个半死不活的”黄金酒”,命不好早早挂掉。”脑白金”早就一去不复返鸟~

7、1+1+1 >>…>>3
之所以一直认为黄飞红是一个可以刻意复制的案例,主要是因为我在这个案例中看到了传统领域、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融合的力量,我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传统领域的牢靠根基+ 电子商务渠道 + 社会化网络传播,1+1+1 之后远远大出了三。

最后,高手往往来自民间,从实战中锤炼而出。创新不一定要很大。

.
PS:

即使黄飞红做到今天确实都是”无意而为”,只因为自己做的足够好、足够用心。但,我相信他们很快(可能已经)就会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临界点,等着他们的市场还有很大很大(比如,港澳台、海外),接下来要仅靠”无意而为”怕是会噎着吞不下了,系统性的规划这个时候也许会很重要。

比如,是开辟新的产品线,还是仅靠这一款产品打遍天下?如何让消费者持续购买?我想这些一定是黄飞红正在思考的问题 …

UF2010随想

1、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一套自己的设计观,用来分辨自己的各种设计思路和习惯。一年中至少要停下来几天干这事,我坚持了6年,受益菲浅;

2、外国老头的思想高度确实很好,也许从他们的分享中你不能直接学到什么,但只要你跟着他讲的内容去思考,收获一定不小。启发思考一样很有价值。国内教授太虚高管太势;

3、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会越来越综合化、个性化,传统人机工程的理论落地到互联网会越来越曲折,需要充分的融会贯通,忌讳死搬硬套。建议互联网的产品设计师们做完基础学习后尽快跳出来,更多增强互联网式的运营、营销、市场思维,这样产品设计能力才能上台阶。当然,知识是相通的。

4、所有领域的设计都应该会越来越综合化,对人才的复合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梳理到一定阶段,解读和归纳路线可能不同,逻辑可能不同,但其实往往最终观点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5、面试人才也好,投资项目也好,听人演讲也好。用心去听,就很容易感受到他是否对自己所说的东西“有爱”。也许他现在做的很好,但无爱是不值得被继续看好的。有些嘉宾讲的口吐白沫,但没有感情,从Norman、Bill buxton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爱”,这很重要。

6、支付宝去了二十多人,应该是今年去的最多的公司。回来后同学们应该开个沟通会,分别说说自己的收获。每个人基础、角度、环境、思想不同,收获不同,互相分享吸纳后1+1大于3。

7、看到很多企业都太缺人,没好意思在现场主动挖人。不少兄弟想挪窝,其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难念的经,只是你和公司是否合拍而已。共事和做朋友一样,缘分是修来的,对支付宝有意向的咱继续私聊,除了杭州我们上海和北京都有职位了 :)

8、低调旁观的感觉很好,越来越不习惯参加行业会议时被围着。

9、想办法鼓动我的老板明年去听听,她一定会觉得有收获。

10、大会越来越好,大部分的演讲都够高度,工作坊实用,服务到位,收费不低是对的,这样才能良性发展。感谢黄峰的邀请,见到很多N年没碰头的老朋友,祝福大家!愿南京人民继续把紫金山维护好。

PS:不少人在问我的UCD年会总结,其实我年会结束后一直在写,想写全想写的有价值,一直没写完,估计要放弃了(中午Junchen说:写博客跟做项目一样,拉的越长越容易失败。其实,做的越全也越有可能失败)。等11月书友会结束吧,我整理下我演讲时最想强调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