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的乌托邦

4月 12th, 2008

最近在学习几个CG新软件,按常规先看看帮助,刚好UCD团伙正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也想说几句。有人说:“最好的产品设计就是没有帮助”,部分认同,但是那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充其量可以算是简单有效的产品,就像我们不能说“最漂亮的衣服就是没有衣服”……. 有设计必然就会有问题,帮助的形式,特征,发展同样如此,我们慢慢来看:

首先,在我做一些分析之前,我要认同帮助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因为我估计下面的一些文字会引起软件和品牌捍卫者的不满,所以先拉个近乎: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是否需要让用户“知其所以然”?

4月 11th, 2008

1、在证券公司的时候,因为设计的工作不忙,我一度论文撰写产品说明书的角色。
那个时候总是想要很明白的给阅读者讲清楚“我们这个地方是怎么设计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然后再给他们示例“应该怎么怎么做”。一个产品说明书写下来好几百页,自己都能看的晕过去。
我写的很累,那些操作员也很不爽我。因为他们需要跳过我很多的长篇大论,直接选择性的去看“应该怎么怎么做”。

2、隽辰说:“有效的沟通,就是有效的帮助”,我并不完全赞成。
我赞成他说的用户和设计者之间存在“心智差异”。这就像机器和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一样。所以有了交互设计存在的价值。
但他说要“告诉用户,我是怎样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我不赞成。因为很多设计可能逻辑很复杂,要讲清楚十分的难,我们不能要求用户和设计者的“心智”达到一致。只能要求设计者去更加接近用户的“心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帮助是什么

4月 7th, 2008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创世纪 11:6-7

我觉得有时候把概念扩大化对问题的理解并没有益处。比如说帮助,从广义的去讲,很有可能我们会把导航也说成是帮助,把整个网站都说成是帮助你也不能说它错。于是讨论导航的时候,会说:瞧,其实整个网站就是一个导航。(比如我之前写的“导航设计与信息架构”好像是陷入了这个怪圈)

所以我在写本文的时候,想搞清楚帮助到底是什么。如果连帮助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谈什么设计有效的帮助呢?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对帮助的三点想法

4月 2nd, 2008

流氓帮助
罗永浩老师在说到暂*住*证的时候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国家将收容制度更名叫做帮助制度。
警察在马路上抓住一个民工问:有没有暂住证?
民工说:没有。
警察:那跟我走一趟。
民工:哦不,我不用帮助。
警察:我~帮~你!

在很多的设计中,我们处处也能见到这样的“流氓帮助”、“强迫式帮助”。
记得当初office还是什么软件有个设计,在我刚刚要使用的时候,蹦出个“猴子”问:“你知道吗?XXXXXX。”不关闭就不让你继续!
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设计师将所有需求理解成一样了,认为所有人在这里都有困难而需要帮助。在确定提供帮助之前最好先拆分需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你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3月 28th, 2008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突然问我:“怎么删掉iPod里存的歌曲啊?”据我所知,他买了iPod已经有半年多了,所以这时候冒出这样的问题让我很惊讶:“难道半年了你都没有删过歌吗?”他毫不为奇地说:“我刚刚才想要删歌,以前一直用得好好的。”

终其一生,有些用户可能永远用不到一些产品的功能,也永远不知道有这些功能的存在。这样的用户,我们称为新手用户──或许称为“新手状态”更准确。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对产品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规则甚至是运作原理都了然于胸的用户,这些用户闭着眼睛也知道点了“下一步”会弹出什么样的对话窗,有什么办法让能系统自动处理事情。这样的用户,我们称为专家用户──嗯,我还是倾向于称其为一种状态:“专家状态”。

那么,在新手和专家之间,还有一种状态,它介于前两者之间,具体表现就是,用户对自己经常用的功能很熟悉,但不一定了解规则;知道还有哪些功能,但如果不是需要的话,基本上想不起要用它们。同时,明明知道有更便捷的方法,仍然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这种状态,称为“中间状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