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我们需要怎样的分享?

作者:哈嘍柒柒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09-12-30 20:33:08 文字大小:- +

杀了几轮三国杀,稍微缓解了上班的疲劳,回来路上和平四同学聊起了设计师的分享,或者說我们的分享机制。

早年间,大团队内部的分享更多是答疑解惑,每个人把自己工作遇到的问题抛出来利用团队力量解决,或是把自己的老经验小巧思介绍给大家。后来呢,分享这件事变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连话题也渐渐审慎起来,多少有点例行公事。

不少新来的同学都苦闷于不知道要分享什么主题,而自己费劲巴拉准备的PPT又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收益呢? 我也时常为分享犯愁,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最怕听那些大道理,所以很想把写作或者演说内容搞得充分一些再分享给大家。无奈水平有限,尽管有时候用心准备了,对他人可能依然是无用之物。 所以在闲聊时总结了下自己比较倾向的三类分享:

1.方法+贴士

新人和老枪差在哪儿?多数时候无非是经验的差异。提及体验啊、交互啊,从业的同学们都能说出个10条准则、5 个要素的,但真到了工作中又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那个高度。人人心中都个美好的愿景,只是没人提供那理想的阶梯。 所以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很重要。方法也并非那种高深的方法论,而是着眼于小处,从实践中总结的步骤、手段,受众们只要照着去做再加上一点儿悟性就能提升自己的设计。 以前从觉得老外啰哩吧嗦,总把几句话的道理写成一大本书,然后填充各色的举例证明、贴心提示,细致到不行,现在觉得这类书或分享才是最快受用的。

2.工作坊

小团队中流行一句话,做过就比没做强,理论需要实践的验证。对于我这样的懒人,工作坊算是寓教于乐的方式。一方面传达了方法,一方面又能让受众马上去实践一下这个方法。高度的参与感 UPA时参加两场工作坊,美国同学的风格热情,多在训练意识和表达;台湾同学的风格精细,意在快速上手掌握方法。两场下来倒是学习不少做分享的经验。

3.工作范畴外的知识

页面需要留白,工作也需要呼吸,所以分享可以涉及一些与日常工作和专业无关的话题,放松的讨论。而交互设计或者广义的设计本身就是很包容的学科,需要我们什么都知道一些,让自己的思维不会僵化。艺术不是来源于生活?可生活不只是原型+代码。

自己悟性较差,所以现阶段还是喜欢比较实用的分享。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产品设计团队协作   |  类别:设计之外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