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新浪的渐变

作者:CNSNS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10-06-30 23:47:42 文字大小:- +

后补:这篇文章非常生涩,关于互联网与微博, 作好思想准备:)

 

第一段:


应该说新浪微博是新浪历史上第四个产品里程碑,前三个按时间排分别是:四通利方论坛、新浪新闻、新浪博客。

当然有很多互联网的从业者,都会将新浪微博与TWITTER进行比较,也会认为TWITTER更为纯粹、更为“互联网”,而新浪只不过是一个模仿者,甚至更为功利,而我以为:

“TWITTER是将自己定位在基础协议,并没有给自己加上更多的信息传播逻辑,这就给在其上的做应用的人们有更大的逻辑扩展空间。

其实GOOGLE的WAVE也是这个精神,而BUZZ是WAVE逻辑上的一个应用,当然还可以是别的应用。

GOOGLE和TWITTER的竞争不仅仅是信息内容,而是竞争在其它使用者对其传播逻辑的接受和再开发。

后来的相似产品模仿者因为自身的运营特点,于是会偏向于自已建立逻辑很复杂的应用思路,但这也可以理解。”

新浪,这TWIITER的模仿者,对自身的定位显然不是一个互联网的革命者,他们自己的思路把TWIITER这个互联网的创新工具,根据自身的特点整合进自己原有体系中,
他们的操作思路会是:

1.模仿TWITTER思路,产生“微博1.0”架构
2.将自身特点、用户特质、自身优势以新应用的方式整合进“微博1.0”中
3.在整合与运营中,会发现以TWIITER为模板的“微博1.0”的基础架构不足以支持进一步的应用服务
4.将新的应用逻辑补充进原有“微博1.0”架构中,演变出“微博2.0”架构

我们,甚至新浪微博团队并不知道
“微博2.0”
会不会是一个互联网的革命(其实也没必要生硬的追求),甚至也不必追求那个人人都在说的“创新”,而真正的来判断的标准来自于用户的手中的鼠标和滞留时间。

但就我的观点,微博不仅仅是新浪自身产品里程碑,而且是一个自身体系变革性的产品。微博在新浪人的手里,正如论坛、新闻、博客一样,对新浪的用户服务巨大的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是在根基上的,在这一点上相信现在这些新浪人更有感受或者更为兴奋,微博如神经一样可将所有新浪以前的服务串接起来。

这一年来新浪微博在不断的在“微博1.0”上进行演变,包括运营与产品,这些东西都是原有TWIITER没有的,包括:

1.基于用户节点表现的:加V、用户状态(世界杯战袍)、用户自我标签
2.基于属性的用户间关联的:名人堂、人气排行、用户标签的聚合、微博群
3.基于媒体信息传播角度的:热门话题运营、热门标签运营、内容属性(原创、图片、视频、音乐)、猜我喜欢、相关话题
4.基于大环境生存的:内容监管

以上大部分的应用都集中表现在:http://t.sina.com.cn/pub/ 里的各种元素

你可能会说这些都太微不足道,不过我更认为这是一种渐变,摸索过程中的渐变。

第二段:

渐变,于无声息的渐变,的确很多都在细节的体现,但这些细节又扎根于用户应用型态

我们从社会群络角度切入,社会群络内的状态会有以下大致的顺序:

1、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特定需求
2、每个节点都在为了满足自己需求,而与社会群体内的其它节点进行价值交换
3、价值交换通路上有以下的几个流:信息流、人际流、信用流、物质流、现金流

任何一个社会群络中,越能明确节点的需求、越能建立多价值交换环境、越能将上述几个流动梳理得有序、快速,那么这个社群的总体价值就越高、节点对其的依附力越强。

新浪微博这一产品的快速起来,有很多因素,今天也最多是一个的今人满意
阶段性
结果,至少还有QQ这样的强大对手。同时还有很多很多可做的空间,比如:

1.用户的更多的需求的呈现
2.用户间价值的交换的设计
3.用户间价值交换通路的形成

这些空间不仅仅是新浪的空间,也可能是第三方的空间,但整合的操盘者一定是新浪,这个“操盘者”的地位在过去的四通利方论坛、新浪新闻、新浪博客中从来没有获得过。我非常能体会新浪的那些人们此时此刻的兴奋感,以及他们自己认为的“历史时刻下的自豪感”,我也非常相信他们会在今后一年,在整个新浪微博的操盘上会有更富于变化的体制、争取以及导入更多的资源。

第三段

这一段将是非常技术性细节的建议。

不管TWITTER、还是新浪微博,甚至FACEBOOK模式下的SNS,都在强调:

1.节点角色的强化
2.节点关系的形成
3.节点产生的信息
4.信息短促的分发

也正因为这些,使他们跳出了过去的编辑式网站服务模式,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们知道:“我”是什么,人们把这个定义为WEB2.0。

但这些体系对信息的梳理并没有多大的作为,直接给用户的感受是:

1.瞬时爆发的信息
2.稍纵即逝的信息

我想越来越多的微博用户已经感受到这样的纠结。

因此将这些信息更有序的呈献在用户面前,会让用户更加感受到价值,这一点其实是新浪人的强项,因为新浪新闻、新浪新闻专题成就了新浪的过去辉煌。

当然今天与过去所不同的是,再也不能全用编辑完成这样的信息梳理,这一定是设计机制让用户自己完成。

在博客时代,每个人在撰写博客时,都会有一个分类的选项,这样对自己文章管理、以及他人的阅读有很好的帮助,更深的作用是,人们可以把博客当成自己可管理的信息门户。而现在的微博的“我的首页”却是以时间为轴的排列,基于信息的
梳理作用为零。造成用户自己无法管理,他人无法深入的现状,当然只能是一本流水账。

因此建议在发微博时,有一个分类的机制,帮助用户管理、分类自己的任何灵光一现的思想碎片,最终可能当我们递交名片时,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微博地址写在上面。(至于这个分类机制是用标签或者用传统目录,这个可以细化考虑),正如新浪博客那样:


当用户主观为自己的同时,客观上对整个新浪的信息梳理建立了根基,再结合其它数据元素(关键词、个人标签、话题关注等),就会为画出不同的基于信息应用、信息与结点相关的场景,这方面的应用,也是新浪的编辑、运营与市场人员特别感兴趣的,甚至会让销售们感到兴奋。

这不是什么大建议,甚至小到了细节,但有一种竞争优势就是细节。

第四段:

这篇博客断断续续写了一整天,
算是记录自己的思考,也很长,可能写得还很难懂,不过如果你凑巧看到,又有耐心看到此处,那谢谢您,仅当一种参考,况且我说的不一定对。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Twitter在中国   |  类别:产品市场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