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zhihu.com/ques......swer/14345222

接入微信平台会带给「美丽说」哪些好处和挑战?

作者:王新米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12-06-15 08:44:03 文字大小:- +

注:本文节选自美丽说产品总监王新米在知乎就“接入微信平台会带给「美丽说」哪些好处和挑战?”的回答。

谢谢大家的关注,很多朋友关心美丽说入驻微信开放平台的前景与商业模式,在我们来看,这些命题今日谈及,为时尚早。实际上这次合作,可以视作纯产品对产品的合作尝试,是双方产品团队对女性手机用户玩法的一次共同探索。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我愿意分享螃蟹是怎样吃上的,滋味如何。

起因最早可以追溯到11年6月的一次流量分析,当时美丽说的自有流量蹿升很快,拆解看了数据,做了很多调研,发现有趣的事:相当比例的用户会在QQ上高频的互发美丽说链接,形成了扩散。后来QQ产品团队因此将美丽说链接加入QQ聊天白名单,这样用户贴美丽说链接时,聊天窗口能直接preview大图、价格、评论,体验良好。

那时候我们就深刻理解了一件事:女孩子逛美丽说的重要使用场景,是与朋友一起逛,互相挑,”你喜欢吗?”“这件如何?“”要不要一起买?“ 当时感到很遗憾的是,我们虽然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手机用户,但手机上,用户很难完成分享操作,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要在逛街和聊天间让用户顺滑的切换实在是太难了,无法满足“边逛边聊”的乐趣。

因此,今年4月下旬,张小龙在向美丽说发起“开放平台内测期入驻“邀请时,我们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第三天就飞到广州,当时心急,甚至把IOS主力工程师都带过去了,希望能现场完成连调,早点内部试用。后来发现要讨论的细节还挺多,这个工程师当天又飞回北京继续上班了。产品人员在广州待了两天,与微信团队共同敲定了主体合作细节,回北京后一周,整原型和流程就被确定下来,进入了开发环节。

合作给我们留下了三点深刻的印象。

其一,微信团队产品力很强,获取今日之成功,绝非偶然。我们接触到的微信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低调务实,用户至上,善于从用户具体的场景中分析思考,从不夸夸其谈。其实美丽说与微信这一次合作的产品,是比较轻量级的功能,但讨论过程反反复复,前后有数十次之多。 

目标场景很快被共同确定,让女孩子们“边逛边聊”。张小龙告诉我们,微信里女孩子之间,“群聊很多”,因为“三人的沟通最没有压力,没有明确指定谁要回复谁,所以轻松自在,适合聊八卦聊心情”。 而美丽说的理解,这是再好不过的分享场景,因为生活中的女孩子们就是边逛边聊天儿的。

价值确立后,开始构思用户体验。场景虽简单,细节却马虎不得。从美丽说分享开始,到微信用户收到分享后的童颜,我们环环相扣,仔细梳理,确立了若干问题:

  • 美丽说的MM在什么地方,最有将东西分享给朋友的冲动(需求)?
  • 分享出去的内容,朋友收到时看到怎样最自然?带标题还是带描述?带价格吗?会像小广告一样,带给微信用户不好的体验吗?
  • 分享完成后,应该keep用户停留在逛的场景里,还是切换入聊天的场景?
  • 用户在微信里打开美丽说快捷方式寻找分享内容时,最想找到的是什么?
  • 朋友打开微信里的分享内容时,期望得到什么价值?
    .....
这些问题,我们与微信产品团队在一起反复推敲讨论,打磨细节,一切以用户的体验为优先。  

一个具体的案例,当用户在微信收到一条来自美丽说的分享时,她点击了这个分享,应该给用户什么下文?是打开Appstore要求用户下载美丽说以便查看详情,还是别的方法? 要求用户前往Appstore下载,看起来是能给美丽说导量的,但考虑到用户在一个轻松的对话场景下,遭遇突然的跳转,会相当suprise,尤其是Appstore在中国地区访问很慢,那体验就更糟了。 因此,我们最终放弃了“导量”这个表面上的目标,改为微信用户提供了一个嵌在微信中的web view,用户无需离开聊天窗口,就能看到大图、价格、购买链接、美丽说社区热度信息,既得到了朋友分享的价值,又能轻松的继续聊天。

有了用户体验优先这一共同目标,我们的沟通非常融洽,双方都体恤用户,推敲细节,不会斤斤计较,我真心实意的喜欢这种“实在产品人”对“实在产品人”的沟通。

其二,微信是真心实意在做开放平台,张小龙与他的团队正在脚踏实地、坚定的将微信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之所以邀请美丽说作为第一个非腾讯系的产品入驻,一方面是因为“女生群聊多”,也许这里有不一样的玩法,双方一起试水探索。一方面更是为了“开放”,探索开放平台的产品、运营优化步骤。张小龙当时很坦诚的告诉我们,邀请美丽说,也是“灵光一闪"的事儿,当时他感觉,”第一期只做自家产品的接入,就没法儿了解第三方真实的需求“,因此他邀请美丽说一起来”做实验“,试试开放平台的合作打磨该怎么做,因为“美丽说的产品看起来也挺务实有趣的“。  

事实上,在后续开发与连调的过程中,微信确实依据我们与其他合作方的需求,反复的打磨各个接口,调试应用对应用中用户的跳转流程,各种场景下的引导、提示与文案。时常是我们已经确认了一个地方对美丽说而言没问题,微信产品却还会在第二天发来邮件说,“我们又升级了这个地方,这样美丽说和其他应用的用户会在某种场景下感觉更好一点”。 

就在我们离开广州的那天,凌晨五点收到微信产品经理的邮件,他写了一篇很长的分析,给我们为“微信用户打开美丽说快捷方式时看到的内容“做了很多建议。这完全是站在美丽说用户的角度在看问题了,如果仅仅为了微信自己的功能,这位产品经理完全没必要做这种翔实的分析与建议,但他认为,因为我们的功能关联了,所以用户也关联了,“使用分享功能的美丽说用户也是微信用户,我们要确保他们体验最好”,这种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多次感慨,特别像与自己team的同事在沟通---从一个角度,确实也是一个team,都是为了用户,也都是为了打磨开放合作的产品、过程。

其三,我验证了,南方通信大厦(微信所在办公楼)真的会亮灯到凌晨四五点

微信团队的勤奋是出了名了,微博上一度疯传南方通信大厦的那张照片--一个微信的产品经理在周六凌晨2:39发了一张办公楼的图片上微博,说:“在每一个众人皆睡的长夜,这里都一群人在奋战。就这样,一年过去了。”CEO马化腾在随后的4:17转播了这张图片。说:“有灵感的团队,在最有灵感的时刻。

去广州时,为了求效率,我们就在南方通信大厦对面找了个如家住下来。那两天晚上,我和同事讨论产品弄文档,四五点的时候,我们就下楼去便利店买可乐,眺望对面的南方通信大厦,独见微信所在楼层灯火通明。微信的实习生告诉我们,张小龙会陪团队一起拼到深夜,回家睡几个小时,第二天爬起来又来了,“几乎天天如此”。

我不愿意用“加班”来形容微信团队的拼命,因为这不是“加班”,作为starup的一员,我非常了解这种“拼”是为了什么--因为产品是讲“势”的,“势”不等人,机会稍纵即逝,只能玩儿命去追; 也因为产品是迭代出来的,所有产品问题终极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极简单优美的,但通往简单的道路,是复杂崎岖的,想更快的catch到要害,最好的选择,就是小步快跑,保持琢磨,从每一步中榨取最大的价值。

张小龙与微信产品团队,谈及用户的场景、价值、背后关联的动机,信手拈来,案例翔实,毫无夸夸其谈之风,这没有持续的琢磨,完全不可能做到。

今天,我们的微信版本已经上线了,用户已经用上了分享功能,开始与闺蜜们逛了起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我们当然期望吃到更多的螃蟹肉,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继续打磨,有很多事还需要去做。不过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我们喜欢与这样务实的产品团队交流。

微信的团队发给过美丽说这样一封邮件:

“在互联网行业里,能像你们这么懂得取舍的团队不多了,你们很清楚知道自己和用户要什么,很难得”。 我喜欢这个评价,就用它做结尾。

更多
打印  |  类别:产品市场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