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xiaoduo.net/?p=212

心理模型

作者:小多  |   发布: (网友)稻草   |   时间:2009-05-12 18:03:01 文字大小:- +

今天在GOOGLE上查图片资料,这一幕真让我纠结啊:

使用【向前】【向后】这种说法,就默认了有一个对比坐标,那就是当前显示的4张缩略图。
点击【向前】展示的是,在搜索结果中排列在当前缩略图之后的图片。
点击【向后】展示的是,在搜索结果中排列在当前缩略图之前的图片。
真拗口,用图片说明:

这让我想到了,读书时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说的一句话:把书翻到后一页(下一页)。
在翻书这件事情上,后一页和下一页在我理解里是同一件事情。
看电影时,对于接下来的情节,我们常说的也是:看看后面的剧情发展。
在浏览这件事情上我偏向于认为:【后】表示新的信息。
都说表现模型越接近心理模型,用户越容易理解和学习。
因此我觉得这两个按钮如果更换一下位置会更适合。

顺便从这个例子出发,谈谈对心理模型的一点理解:
心理模型会由于个体的差异而不同,那是因为心理模型多少会和以往的经验有关。
我认为影响心理模型的因素有:

  • 经历:教育、成长环境……
  • 习惯:同类产品培养的操作习惯,会影响用户的认知。
  • 上下文:同一个产品上下文环境不同,用户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

经历
每个人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因此人们心理模型也会不太相同。
尽量选择一些大部分人都能认同的感受作为心理模型。
习惯:

互联网和计算机发展到今天,有些习惯用法甚至是和最初的心理模型相背离的:比如常常被批斗的树形菜单
但是习惯用法已经成为了用户认知的一部分。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没有必要强制改变它。
上下文:
每个产品的上下文都不一样,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培养出的期望值也会不尽相同。
不能孤立的考虑单个页面或者模块的心理模型。

可以被用作心理模型的映射有很多,因为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要选择符合大部分用户理解力的心理模型,这样才是有效的。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心智模型和用户习惯   |  类别:信息和交互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