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上刊登的论文Emotions by Design: A Consumer Perspective(作者:Ravindra Chitturi),笔记如下:
--------------Fasten Your Seat Belt--------------------
产品有两种特性:实用性(utilitarian)、享乐性(hedonic) ,分别对应着顾客对产品的两种期望:安全(prevention goal), 出彩(promotion goal)。
实用性指的是产品必需的基本功能,如手机的接受信号、通话质量;汽车的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等。
享乐性指的是美学上、体验上带来的奢侈品般的享受,例如手机的造型、上网功能、各种软件应用;敞篷汽车、强劲动力等。
这两种特性中,哪种对于顾客来说更重要呢?
顾客在权衡选择的时候,有两个原则:1 优先原则:在达到功能上的最低要求前,实用性占主导地位;2 享受原则:过了功能上的最低门槛后,享乐性就变得比功能性重要了。
自己的例子1:同事B的60寸等离子电视。在满足了基本的播放功能后,开始考虑享乐性的功能了:尺寸、画质,为了这些特性,而放弃了其他一些实用性的功能,例如喇叭、接收器等。
自己的例子2:电锅。因为其他电锅对于基本实用性功能——蒸饭的缺失或不完善,我们最终选择了外观设计过时、没有数字控制的“大同”电锅。
消费情绪模型

假设1:选择一个高实用性、低享乐性的产品,放弃高享乐性、低实用性的其他备选,如果消费体验不好(没有满足顾客对高实用性的预期)会引发:
- 因为放弃享乐性的损失带来的沮丧、失望
- 因为没有达到对实用性的预期而带来的愤怒
假设2:选择一个高享乐性、低实用性的产品,放弃高实用性、低享乐性的其他备选,如果消费体验不好(没有满足顾客对高享乐性的预期、或对最低实用性的预期)会引发:
- 因为屈服于享乐欲望而带来的内疚
- 因为实用性的不足而带来的不安
- 因为达不到最低实用性预期而带来的愤怒
假设3:对于实用性的正面消费体验会带来安全、自信的情绪;对享乐性的良好体验会带来欢乐、兴奋、愉悦的情绪。
假设4:相比满足顾客对实用性的预期需求,满足他们对享乐性的需求更容易让顾客正面宣传、再次消费。
假设5:相比不满足顾客对享乐的预期需求,不满足他们对实用性的需求更容易让顾客负面宣传、不再消费。
另外,消费实用性、享乐性的体验不仅仅与产品的设计有关,还取决于对类似替代产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