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blog.rexsong.com/?p=11851

内容平台的选择

作者:千鸟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10-12-06 21:31:31 文字大小:- +

有人在微薄上问道关于搭建个人Wiki的问题,这个事情我没尝试过,只有一些理论推断。Wiki是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但过于专业,并不适合新手,据我所知以前圈里搞个人Wiki的都是比较资深的工程师。有人可能会问,知识管理用Blog不也可以吗?还有前两天刚把照片日志搞出来,有人可能也会问,直接做在Blog里不就行了?这里边有很大的学问,牵涉到内容平台的选择技巧,得从问题的根源说起。

作为一个网民,且不论是否互联网专业人士,多少都会有对个人数据存储、应用、展示的想法。很多产品正是抓住了网民的类似原生态需求从而发家致富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生活中的沟通需求、每个人的倾诉需求、日常消费买卖需求等等。普通网民甚至专业人士,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因此诞生了无数公众平台。用户可以借用这样的功能满足自己需求,可持续的积累数据,而公众平台则依靠打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创造社会价值。

举大家熟知的写日志例子,有人选择在新浪写Blog,有人选择自己买域名做独立个人Blog。选择新浪的人也许自己没能力,也许图省事,也许直接冲新浪的响力……每个人选择时的目地都不一样,包括买域名做独立个人Blog。这些选择背后的意图,正是产品在论证用户需求阶段应该做的细分,以便甄别契合自己产品战略的发展方向。

但实际上任何具有某种特质的产品,它只一一最优对应其某种需求,否则产品模式还是存在被细分、超越和再造的可能。最典型的还是Blog,这个需求肯定没问题,问题在于能够产生优质内容的Blogger少之又少,那普通大众的Blog典型行为是什么?三言两语?无病呻吟?絮絮叨叨?自言自语?如果我们在Blog的角度来看,此类内容都可以定义为“无价值”,但存在即合理的现状说明,也许应该有另外种形态的产品模式来承载以上信息。因此,Micro-Blog应运而生,并且可以归纳出其信息的共性特征,就是简短的、高传播性的资讯快餐。

回到更早的时代,我们都喜欢泡论坛,就是一页页帖、一层层楼那种最原始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实际理论上我们在论坛可以做任何事情,比如原创经验、分享照片、召集活动、投票打分、买卖货物、竞拍商品等等,当此类需求大量涌现时,论坛开发者们做了很多插件,专门针对各种小应用模式,以便能更好的解决用户需求。此时,在功能角度出现了垂直和细分的概念,专业上讲叫数据结构化,且均是由用户需求来推动的。

按照这个思路,2003年Blog之所以在国内流行,正是解决了网民需要在网络上完成“个人内容积累”的需求,不管是思想沉淀,还是只言片语,或者知识梳理、图片摄影、转载保留……其实都可以用Web Log(Blog)的产品形态来满足,类似上段提到的论坛(BBS)也可以解决所有需求。而当过了这个阶段,随着大众品味的提升,以及高级用户的成长,“个人内容积累”的需求开始出现细分,适应各类垂直需求的产品模式也很自然的被推上历史舞台。

在使用公共平台时,高级用户会有明确的选择目标,并且注册统一易于管理的帐号。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但基本共性需求还是统一的,比如稳定,开放,支持自定义等。现在很多围绕个人数据展开的垂直产品——个人网站、个人博客上放的一堆图标或链接。它们都在争取成为用户在网络上某方面的Homepage,以数据为纽带绑定用户,以达到用户帮助推广的目地。而在某些已经有成熟解决方案的专业领域,当高级用户有强烈需求时会选择自主搭建,以便更好的组织和管理数据。最典型就是Blog系统,其他如Wiki, Gallery等都属于比较小众的范畴。纵观整个发展过程,用户的选择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根有据的。

回到个人网站的话题,首先得有需要沉淀的内容,其次是有积累沉淀的模式,最后才是有组织沉淀的展示。这是一个完美的三层结构,“内容”是区别于大众的根本,“模式”是我们对内容平台的选择,“展示”是针对不同模式的提炼。有足够多的内容才需要模式,有足够多的模式才需要提炼,这中间还有个节奏的问题。等到“内容、模式、展示”浑然一体之时,我们可以不需要任何外在借力的推广,也可以选择严禁转载来聚集人气,当然这是个人观点。

很多人每天对着Blog不知道如何写,很多人每天都在纠结自己Blog好不好看,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你最有把握的优质内容是什么?或许你都不一定需要Blog,有更好的模式来展示自己。

题外话,值得长期关注的网站这篇文章三天之内统计得到超过10,000的views,这似乎在我用Wordpress之后绝无仅有。不用说,肯定是豆瓣9点干的,肯定又推荐到了首页。上去查了一下,果然已有150+位推荐者。一篇好的内容像传单一样撒出去,的确能够得到更多的曝光量,和潜在反馈用户。但是否需要这么做,我们内容原创者应该有冷静的头脑,以及选择的权力。

更多
打印  |  类别:设计之外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