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
写完“卓越亚马逊北京仓库参观汇报”果然收到很多回复和互动,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1、关注细节的 卓越亚马逊有没有自己的配送队伍,订单拣货的路线规划到底有多智能,5个月前可用的订单在途追踪系统最近好像不能用了?等等。 这些,都是专业人事,也就是从事电子商务具体工作或者从事管理软件开发的人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有的是卓越用户关心的问题。 2、替中国互联网考虑战略方向的 卓越为什么花那么大的代价搞这么先进而”不符合国情“的系统。背后的阴谋或战略如何?也有人建议我去看看淘宝的仓库,认为淘宝的仓库才更代表先进生产力。 3、讨论电子商务的成功因素到底是什么的 看下来,这类的讨论和问题最多。流量、商品数量、客户满意度、信用体系、支付、物流,到底哪一个才是关键要素,最典型的是零零发的这篇文章,电子商务的“中国云”。 1和2我们都不讨论了,一个太小太专业、一个太大太飘渺,我们只说3。 泛泛的说,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实际上,从2000年或更早,我们开始接触电子商务的时候,电子商务这一个中文词汇就代表了两个英文中不同概念e-business和e-commerce。 今天,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明显了,但仍然可以用作我们来区别商业模式,不太精确的简单说,B2C可以看做是e-commerce,B2B、C2C可以看做e-business。 卓越亚马逊、当当、vancle、京东,这些都是e-commerce的代表,e-business则每个企业都要有,但最大也和e-commer最容易混淆的是淘宝。如今的淘宝,里面既有真正的B2C,真正的C2C,也有不知道算B还是算C的toC。 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我不想展开讨论典型的B2C和淘宝、ebay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因为他们之间的区隔越来越微妙,尤其是美国amazon的出租模式出现后,情况更加复杂。 我只在这里瞎说一些我道听途说的数据,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1、淘宝上年成交金额已经超过500亿人民币,几千万注册用户,如果淘宝真的有n个仓库去支持,那淘宝还叫淘宝吗,恐怕变成沃尔玛了。更何况人家马云说,我们已经超过沃尔玛了。 2、淘宝的流量已经仅次于百度,超过新浪等很多,这意味这眼球,按商业地产讲意味着地段,但这些流量哪些通过广告、竞价排名变现,哪些通过抽取成交手续费变现,恐怕淘宝自己也没算清楚 3、且不说卓越的数据(我也不知道),当当现在每天还有1万订单呢,没有一个先进强大坚实的物流仓储体系,10000订单的客户需求如何满足?貌似订单数量很庞大,但平均每单还不到100块钱,非常低的毛利和利润如何支持建设先进庞大的物流体系,悖论啊悖论。 4、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服务的真实性。当当号称有百万商品,但不可能有这么多库存,更多的是网页收录,但对于这种模式来说,商品越多自然吸引的流量越大,但同时,要担负不能及时交货的负面服务体验。 5、挣小钱容易,挣大钱难,老六的《读库》靠电子商务的渠道(卓越、当当、淘宝和在建的读库网)可以支撑其继续运作,但你不能把老六的《读库》想像为一家赚大钱可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 所以,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赚钱方法,也有各自的市场份额和生态链角色。如我说,卓越amazon可以凭计算能力去抢淘宝的地盘,也如零零发说,卓越应该去淘宝建立精品店,一切都有可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很多时候,是我们坐在家里瞎想,实际上,上帝和老王、三儿已经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