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理解新媒介-Flickr篇

作者:小容  |   发布: (网友)Tony   |   时间:2008-12-16 03:36:16 文字大小:- +

最近看到几篇贴子,结合上自己使用Flickr的体验,想写一下从理解媒介的角度如何看Flickr这个话题,先提纲携领地把四个段落的小标题列出来给大家看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1、缘起:为什么要写《理解新媒介-Flickr篇》这个贴子?
2、心得:《内容及会话–Flickr网站架构》幻灯片回顾
3、体验:Flickr上的“全球创业周”:从分享摄影艺术,到分享现实生活
4、参考:Flickr上的The Commons项目,公共媒介资源的社会化使用

缘起:为什么要写《理解新媒介-Flickr篇》这个贴子?

动点博客现在发展为一个群组blog了,最近Cindy在动点博客上发表了很多值得一看的文章,也激起小容的一些共鸣。2008年12月7日,Cindy在《被重新理解的媒介》的一文中这样写到:

很显然,麦克卢汉,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媒介理论家,是幸运的前者。最近在一本关于他生平故事的书中,读到他在三、四十年前对于媒介、传播和人的关系的一些评断,映照今天人人都在关注和谈论的新媒体传播话题,倒是分外的有趣又有益。

在他的那本传世之作《理解媒介》中有两个重要的论断,”媒介即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这样两个曾经让当时的学术界不知所云的观点,在今天网络重构人们的社会人文生活,改变政治和商业力量分布的时代环境下,再次成为一切思考和策略的起点。难怪在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刊号上,他再次被尊崇为”先师圣人”(patron saint)。

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你所在时代的语法。

麦克卢汉语意中的”媒介”的涵义,在互联网特别是web2 .0的世界里,被赋予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在UGC的文化传统下,每一个用户都是媒介已经毋庸置疑。在被今天的媒介所改变的同时,我们也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了媒介的一个部分。带着这些理解,重新思考传播的价值和媒介的定义,自然会有新的发现。

小容对Cindy的观点非常赞同,但凡对互联网和新媒介有兴趣的人,麦克卢汉的著作是案头不可或缺的读本,他的观点即使在当下也具有借鉴意义。这也是小容看完之后,有点想写什么东西的冲动。那么,就结合自己对于Flickr的一些观察和使用心得,来拼凑一下这篇短文。

2、心得:《内容及会话–Flickr网站架构》幻灯片回顾

小容曾在2006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参与福州首届互联网茶话会,并做了一个题为《内容即会话》(The Content is the Conversation)的发言,和当地的创业朋友交流关于Flickr.com网站的网站结构规划。当时准备了一个幻灯片,后来因为现场没有投影仪,所以没有播放。现在这个幻灯片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分享在Slideshare.net的版本,早期Slideshare.net对中文支持不够好,所以下面的幻灯片效果不是很理想,你可以直接从这里下载原始幻灯片。

《内容即会话》幻灯片下载地址
http://www.swordi.com/download/etalkfuzhou2006.ppt

小容偷了麦克卢汉的那句名言,模仿它取了《内容即会话》(The Content is the Conversation)这个标题。这正是小容看待当前Web2.0网站的信息架构的一个主要观点:信息架构和社交设计是融为一体的,内容即会话。所以,小容不同意将内容和社区孤立地分开来看待。同样,小容也在2007年用这个模式为分析社交网站营销的PPT取了个类似的标题《功能即营销》(The Feature is the Marketing)。

在上述分析Flickr的幻灯片中,小容将Flickr的结构分成四层。首先是“我的空间”:个人相片数据的有效组织;其次是“熟人空间”:可信任/或者个人关注圈子内的图片分享;第三层是“陌生空间”,Flickr整站范围内的小组活动、Tag聚合以及其他图片评论交互活动;最后是“整个世界”,基于Embed,RSS feed和Open APIs等形成的镶嵌在整个Web上的Flickr站外的Flickr大社区。

这样的结构也是小容看待Web2.0–尤其是社会化内容网站——的一个基本模型。一个成功的社会化媒体网站必须在上述的四个层面都具备一定的功能,从而将用户带入一个完整的在线社区世界。

这样的结构产出的社会化内容网站,相比起过去的传统形态的门户式的内容网站,对于内容创建者和内容使用者来说,都带来了全新的媒介使用体验,也进一步形塑了人们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

这些改变,可以从下面的两个例子中管中窥豹。

3、体验:Flickr上的“全球创业周”

以前小容在Flickr里搜索图片时,大部分是因为要设计幻灯片或者制作blog插图,才到Flickr里的Creative Commons频道里找图片。

上个周末的时候,小容在Flickr上玩一个游戏。改变了自己的这个搜索习惯,换了一些关键字来搜索,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小容搜索“Entrepreneur”这个关键字,这个字的中文意思是企业家,或译为创业家。

结果是,小容发现了许多个以创业家为主题的活动的照片,例如各地关于全球创业周(Global Entrepreneurship Week的活动相片。


这是来自英国伦敦的全球创业周活动相册(普通浏览模式,幻灯片浏览模式)。


这是来自美国的杜克大学的全球创业周活动相册(普通浏览模式,幻灯片浏览模式)。

除了全球创业周,小容还看到了其他的各类创业主题活动,你可以看这里这里这里这里

如果你曾经对创业公司有过一些关注,或者就在参与创业活动。如果你在新闻媒介、教育机构或者是学术机构工作,对创业话题感兴趣。当你看了许多文字形式的关于创业话题的文章和报道之后,现在来看看这些相片,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照片,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世界各地涌动的创业精神。从这些照片中,你一定会被感染的,他们的动作、姿态、手势、眼神,现场的布置,以及人们其乐融融地交流的氛围,会不会在刹那间让你的内心涌起一阵暖流,并感受到一种全所未有的力量正在你的身体内跃动呢?!

消极者看完这些相片会比以前更加感受到无力感、孤独感和挫败感,“为什么他们可以这么有活力?我们只能在一旁观望呢?!”。

积极者看完这些相片则会感受到鼓舞,激动地拿起电话骚扰死党,“哥们,别睡了,我们也来搞一个吧”。

有人认为Flickr是为摄影爱好者服务的图片分享社区,而小容认为,它除了让人们分享摄影艺术,也是在让人们分享现实生活。

当英国伦敦发生大爆炸的时候,人们聚集在Flickr里浏览相片,来自现场当事人的记录,已经超越新闻媒介的速度。当印度孟卖发生恐怖袭击的时候,Flickr第一时间为@vinu提供了一个pro帐号。你可以看这里

除了看看这些生动的影像,你还可以在Flickr里做更多事情。看到杜克大学的全球创业周的活动相片,你如果感兴趣的话,为什么不给拍照片的写邮件呢?那个人在现场,显然也是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查看profile页面了解更多个人背景,把那个人加为联系人。如果你觉得在邮件中无话可说,那么,先看看那个人的blog,订阅rss,阅读一阵子后去blog上留言,或者写邮件去询问问题。

照片本身就是记录、表达和交流的媒介工具,当它在Flickr上被分享的时候,当它成为社区的组成元素的时候,这种工具的媒介效力就迅速倍增。

4、参考:Flickr上的The Commons项目

第一次知道Flickr上的The Commons项目是在布鲁克林日落公园街区的图书馆里。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于是小容就从公寓跑到附近的这个图书馆上网。图书馆的宣传栏放了很多当地社区的宣传小册子,其中包括布鲁克林博物馆的宣传单。小容拿起那张宣传单,按图索骥去浏览布鲁克林博物馆的网站,并惊叹于他们已经娴熟地使用Web2.0工具来推广自己的博物馆品牌,在线上建立博物馆的社区。

布鲁克林博物馆所运用的工具包括:Flickr帐号、YouTube帐号、Twitter帐号、MySpace帐号、Facebook Group、Facebook Page、Facebook App,当然,还有Blog

除了布鲁克林博物馆,加入Flickr的The Commons项目的还包括史密斯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是全球最大的博物馆美术馆联合会,旗下有16座博物馆,美术馆与国家动物园。小容去了位于纽约下城的史密斯学会印第安博物馆好几次,因此对这个机构也有一些了解。他们也在FlickrTwitter上活跃。

Flickr的这个The Commons计划于2008年1月16日正式开始,当时,他们和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把该图书馆的一些档案图片分享在Flickr上,并用了一个新的协议”no known copyright restrictions“来说明这些“没有明确的版权限制的照片”,国会图书馆的blog在1月16日的贴子中详细说明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在这个页面上有关于这个新型版权协议的详细解释,也列出了加入这个计划的一些公共服务机构。

Yuchuan在“游园惊梦”上发表了一篇贴子《美国国会图书馆Flickr的试点项目》,详细介绍了国会图书馆的The Commons项目实践的情况。

2007年,国会图书馆“战略启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与“图书馆服务印品与照片部”联手,成立了一个小组以开发一项新的计划。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延伸服务和提高用户经验。基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国会图书馆的照片分享,增加那些喜欢照片但可能不去访问图书馆的人群的认知;对社会标签与社区输入可能对图书馆与用户产生的影响获得更好的理解;获取参与新兴网络社区的经验。

于是,这个小组最后选定与Flickr进行合作。试点小组与Flickr联系并讨论可以声明的权利选择。但是对于这些图书馆内容来说,无一适用。这就促成了一个新的合作形式:The Commons。这是Flickr专门开辟出的一个领域,用于分享那些没有明确的版权限制的照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6个机构参与了这一分享计划,其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葡萄牙和荷兰等国家的一些机构,他们共同分享其收藏的照片,鼓励用户参与和贡献信息。

试点项目自1月份以来进行了两组照片的公开分享,包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彩色照片”,其中照片1615张;20世纪头十年的新闻照片,共有照片 1500张。从Flickr成员和观察者的反应来看,这个试点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非常大的好处。以下的数据证明了这一试点计划的影响:截止到10月23 日,Flickr中图书馆提供的照片浏览量达到1040万;总计4615张照片中,其中79%都被用户标明“最喜爱”;超过15000个Flickr成员选择国会图书馆为“联系”;从1月到5月,照片浏览和下载量上升大约60%;2562个Flickr用户在2873张照片上发表7166个评论;2518 个Flickr用户贡献了67176个标签;在总共4615张照片中,4548张至少有一个社区提供的标签;不足25%的用户产生的内容不适合而被移除;超过500个印品和照片的在线记录通过Flickr社区提供的新信息而得到改进和提高;5个月间,每月访问“印品与照片在线目录”的人数提高了20%。

全文请看这里

正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思考的,公共服务机构将所持有的媒介资源通过社会化网络开放出来,可以提高这些公众对这些公共媒介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大地发挥这些媒介资源的价值,同时,社会化内容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机制,让公众可以为这些媒介资源添加元数据。不论从哪个方面说,这都是多赢的方案。

同样,基于同样的理念,著名的TED大会也将历年的演讲者的视频以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的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人们的自由传播让这些演讲受惠于更多人,而TED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小结

媒介形态的演变,技术架构的演进,以及时代精神的演变,三者相辅相乘,正在促成一个更加开放、联系更紧密的全球社会结构。

分享主义精神,将内容和人们联系在一起。版权法太严格了,人们发明了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协议便利于分享;公共域的概念也不够用了,人们发明了The Commons的新型协议来便利于分享。分享主义结合新型的社会化内容组织架构,正在将整个社会的文化创造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新的全球文化运动浪潮中,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可以自由参与,自由获取。这也是媒介演变所带给我们人类社会的新福祉。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Flickr   |  类别:产品市场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