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的blog都是媒体。但这里说的“blog媒体”并非指所有的bolg,他们大部分是“群体博客”。
2、我们很多人都是群体的读者,我们免费在他们那里获取信息和知识。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我很知道建立和维持一个群体博客的艰辛)。我最想感谢的有:G速客、瘾科技、APPLE4US、思维的乐趣、TechCrunch、等等等..
3、可我们似乎从未想过他们的“生存问题”。不仅如此,有些人还一再的责怪他们“广告放的太多”、“内容不客观”。
甚至一旦他们出现对某企业或者产品的赞扬时,会有特别“理智的人”开始大骂:“你们丫腐败,枪稿。老子不看了”。在某些变态读者的心里“blog媒体必须是骂人的,夸人就一定是收了钱的”;“我是读者我就是上帝,你们不应该放置广告来干扰上帝”。
4、在blog读者里充斥着这样一群变态的人:它们到处免费看别人无私贡献的文字,可一旦发现别人写的东西和它想读到的不一致时,它们就会在别人的博客上破口大骂,毫无廉耻。甚至用换马甲、冒充对方的朋友等方式变了花样的骂。
我很想对这样的读者说一句话:滚蛋。
(如果你觉得我这句话是说给你的,就赶紧滚蛋,别往下看也别往下找了。因为我明天离京,计划停博两周以上,你在这里用回复放的屁我根本闻不到。)
6、对于未来谁是杂志接替者的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
有人说很多群体博客建立之初只是因为兴趣,如果让他们走上正轨或者商业之路,基本上都得“烂掉”。这个我并不赞成。商业和优质的内容并没有冲突,只有假象的矛盾,因为我们很多人面对金钱的时候脑袋不会拐弯,导致他们对于利益的追逐过于简单和直接。
如果有一个简单可行的“编辑制度”、协作规范,群体博客才应该是杂志或者报纸未来真正的接替者。而不是那些扯淡的“电子杂志”。
7、一直以来我都很看好blog媒体的社会价值,一个好群体博客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个好杂志的价值,更要远远大于CCAV近二十个免费频道加几十个收费频道的价值之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民”来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CCAV每年近百亿的收入简直和打劫无异。
8、我不知道三联的读者群如何,也不知道思维乐趣的读者群。但我猜,如果把二者的所有读者都拽到一起整整齐齐派排好队,思维乐趣未必会输给三联。据
说三联一年可以很轻松做到1000万的广告收入,思维乐趣的价值也应该值这个数。(SO,方军:别在sohu呆了。还有飞猪…)
9、可惜,我们必须回到现实。
在美国有很多的博客媒体拿到了投资也有很好的收益,甚至可以一边自己拿钱一边大呼“博客风险投资是浪费金钱”。
但在中国不行。目前好像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只有被迫关闭的例子。(我只听说过联想曾经在世界杯期间花几十万收购了一个小的关于体育的群体博客。不过,似乎图的并非是博客本身,现在好像已经关闭了)
这些群体博客们,甚至连域名和空间都得自己掏腰包(包括UCDChina)。 在国内甚至连Adsense这种低端的收入方式都“不存在”,更别提那些大小媒体和门户的“内容打劫”了。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免费的国度、娱乐的国度。
10、在中国,我们必须回到这个现实的问题:博客媒体如何从真正的社会价值转化到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不可回避,博客媒体要想很好体现商业价值必须要学会营销。用“据有中国特色的方式”。
我不知道怎样“据有中国特色的方式”的营销,才能更好的实现博客媒体的商业价值。只坚信这是迟早的事情。
但可以肯定的是:实现商业价值不会也不能靠内容收费,更不是靠出卖内容质量的“话题广告”,因为内容永远是博客的根本。
11、除了广告,博客媒体一定还能有更好的价值体现方式。借用洪宅男在网志年会上的那句话结尾:你比你想象的要值钱。
.
.
.
PS:
其实最近是一直故意憋着不更新博客,原因有二:首先是想知道自己能否适应不写博客的日志,其次是想等憋不住的时候再看看自己能有多少耐力,一天一篇能坚持多久。
可惜,明日开始要带么么回老家看曾祖母和爸爸教书的希望小学,离京两周,博客会继续停止更新。
继续憋着,7月或者8月的某天,开始一天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