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了。做为一名信仰坚定的老网民,我对奥运官方网站产生了兴趣。于是GOOGLE之,上之。 色彩方面,正是意料之中的蓝色风格,唯一的亮色是左侧的西红柿炒蛋。 布局方面,左中右三分布局,非常常见于时下流行的各种BLOG。 整体感觉没有“眼前一亮”,只能说“中规中矩”。这一点倒是非常符合“平安奥运”的理念 :) 第二印象:视觉线索 三块显著不同的背景色,把整个版面划分为三个区。我的视线被引导按123的顺序阅读。 这样的阅读顺序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问题出在 2 区的高度过高。如果我要完整的阅读2区的内容,必须滚屏到底部,然后再滚屏回到顶部,开始阅读3区。 如果想要同时阅读2区和3区,那么就会面临一个问题:2区3区的版面是分隔开的,横向阅读无法连续;同时由于水平方向的高度不等,视觉搜索的复杂性增大。 那么,为什么奥运官网会采取这种垂直阅读的布局方式?我想大半的可能性是受心疼网等国内门户网站的影响,习惯性的大而全,搞信息展览。 第三印象:信息的主次对比 这是网页加载的第一屏。我想大部分的视觉重点会落在中间上部的大图片上。那么然后呢?您的目光会继续落向哪里?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的目光会短暂的被左侧红黄色底色的菜单区吸引一会。然后会漫无目的地在其他蓝色区域游荡。 这样的主次对比,也许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我提出一个问题:您认为奖牌榜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没错,这一屏里面,根本没有奖牌榜。如果想看,麻烦翻到下一屏谢谢! 第一屏里面的内容都是什么?容我列举如下: 我不知道您怎样,但是对我来说,下面这些内容是我自己在第一屏希望看到的: 遗憾的是,上述四点内容,只有两个得到了部分的满足。 第四印象:菜单细节 由于本资深网民见识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主导航菜单。所以对这种疑似树状菜单并不感冒。 转念一想,毕竟奥运会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所以也许必需要如此数量众多的菜单。OK。 菜单总共有19项,如果加上最底部的残奥会,总共20项。的确是够多的。也许为了视觉上有所分隔,他们把20项菜单用空行的方式分成了四组。 分组是一种最常见的将复杂信息简单化的方法。分组也是我们人类的本能。关键之处在于,分组的效果取决于分组的方法和数量。 查看该西红柿炒蛋的分组,谁能告诉我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我重新进行分组,您觉得下面的分组形式如何? 第五印象:信息的设计 这段新闻,我数了一下,发现总共有十条。为了节省地方,编辑干脆把他们罗列成了一段。我不知道您读起来感觉如何,反正我自己觉得很费力。不过这里我要感慨一下辛苦的编辑,为了保证每行的字数相近,他们肯定在标题文字的取舍上颇费了些功夫。 我不知道奥组委对“公告”的时效性是如何看待的。公告统统没有发布日期。 终于找到了奖牌榜。可是信息的设计令我觉得怪怪的。“详细奖牌榜”,这详细二字有必要吗?“全部”是不是换成“总数”更好?另外,国旗与国家名字之间增加一个空格会不会更美观?最让我迷惑的是,我总觉得金银铜三块奖牌的图形与下方的数字没有对齐。。。不知道是不是我眼花。 接下来恐怖了,进入媒体公告栏目,我又看到了熟悉而亲切的“海量新闻列表”。这种列表在政府网站和个人网站上最常见,特点是规模壮观、查找费力。 不过如果你觉得上图不算恐怖,那么您看看下面这个(图片比较长): 为了避免这篇文章被撑坏,我只放缩略图。即便如此,您也能毫不费力的欣赏到这世界第一长页面的壮观景象。 如果您方便上网,不妨亲身体验一下: 更有趣的地方,还不只是这页面的长度。我发现,该运动员列表把运动员的名字翻译成了中文,但是,翻译到土耳其选手奥扎尔 穆罕默德时,就停止了翻译,下面的都是英文了: 怎么回事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没有翻译完,并不是不翻译了。在本文撰写的时候,笔者再次访问了该页面,发现除了挪威选手 susanne 维格内,其它运动员的名字都已经翻译完成。
看来,“我们准备好了”这句响亮的口号中,并不包括官方网站。
最后,要收笔的时候,我想起,既然奥运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娱乐体育赛事,那官网应该为我们网民准备了一些互动栏目。于是点击进入“互动专区”。互动专区全部内容: 我每一项点击尝试了以后,发现事实上能够互动的内容,只有城市挑战赛和官方视频游戏(这两个东西都是flash游戏)。 其它内容都完全谈不上“互动”。 电子杂志:由官方发表,我们只能阅读。
由于本人对奥运官网期待太高,导致以上内容多少有些鸡蛋里面挑骨头。我对几个朋友谈起这些问题时,有人劝我:少抱怨些,多含赞美之心吧...我很内疚,我是不是忒不是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