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越做到后面,越怕把设计做狭义了,互联网就是一个社会,虽然很多人打着设计师的旗号,做的也许是现实生活中立法者的角色,有的是城市规划,也有的是经济学家。
讨论群、小组、论坛、圈子、SNS网站这类人扎堆的产品,很多问题已经不是功能交互和界面上的那点事了。很多问题确实是现实生活里面的现象投射。但也有不同,现实的生活中交流靠的是声音,网络上靠的是文字,声音有大小强弱,文字没有。立体的空间距离的区别,一方面让互联网沟通缺乏真实感,但另一个好的方面在于加速信息的传递。
撇开理论不谈吧,其实我没有太成熟的观点,因为对这些关系自己也没有思考很清楚,只是给我的一个思考方向,这类产品可以从两个大维度思考:
社区里的人
1 从行为来看:一类人高度活跃,一类人潜水观看,一类人根本不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各自的动机都是什么?
2 一个大的社区,必然会吸引来一群“特殊的用户”,他们带着特殊的目的,来推销他们的“东西”,往好的方面引导也许能成为很好的贡献者,引导和管理不当,也许就成了众人唾弃的“广告发布者”。
3 关于产品人数的容积,在大社区看到有一个篇文章说“论坛、群组和临时会话”,其中我认同前半部分观点,即现有的这些形态的社区产品在可以容纳的人数上都有上限,但是后半部分关于话题性和社交性的定义不认同。我一直在想是否有一种液态的社区形态,每个人并非存在一个有界限的社区容器里面。这点没有想清楚,或许等想明白了发现就是twitter。
4 管理者和社区运营者,很遗憾,在书友会上没有太深入地聊到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尽管有篱笆网的一个朋友过来。天下所有的BBS的产品结构基本类似,但是诞生出19楼,55BBS,篱笆,天涯,包括很多小众的社区,造成这样的区别无疑是这些运营者。要在中文世界里面做社区创新,相信最了解网民心理的,是他们。
社区里的事,或者说信息是什么。
1 在kent.zhu的文章里,我的回复是不要忽略了信息的订阅关系。社区除了交往和维系关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在于获取信息。
2 BBS的信息都是在时间流里面滚动,一个垂直兴趣型的BBS的成功,运营者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信息架构者。
3 目前大多数的BBS产生的信息,都太受时间因素影响,而信息有时效和非时效之分,我们常常看到很多BBS里面所谓的“月经贴”,其实体现的就是BBS产品结构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
暂时想到那么多,思考还没有结束,先分开想清楚之后,还需要把人和信息联系起来。
另外有个问题,类似twitter、facebook、friendfeed这种信息list的形态,会是将来的主流社区信息形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