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怎样避免落入千篇一律的饼干模子

作者:A宣  |   发布: (编辑)稻草   |   时间:2009-11-17 22:12:33 文字大小:- +

3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位同事在宜家闲逛。意识中所有的商品名称价格都是写在类似图上左边的白色纸片上,客户可以通过纸片或者吊牌来了解商品信息和价格。而且名称+描述+价格的纸片和吊牌是整个商场都统一的,在我印象中,我一致认为这就是宜家的“规范”。

如图所示,上面的商品是一个抽屉垫,对于我这个不懂如何收拾空间的人来说,如果只是看到这个名字我是毫无概念的。很凑巧,他们的这种名称和价格展示 方式和产品本身融入了一起。在一个真实的抽屉里面放上抽屉垫上写上商品名称和描述,使我很快理解这个玩意儿的特点。看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反思自己小看了宜 家的“规范”。如何做到保持统一的基础,又允许有所突破。这条模糊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这让我想到舒尔茨在描述星巴克的时候,有一段对于咖啡馆店面设计风格的理解:我们要求每一家店都能具有所在社区的特点,但又毫不含糊的表明这是星巴克系列的店面。快速的发展促使我们给设计和售货都作了标准化规定,但同时也有许多创意可供选择,以避免称为一个模子翻出来的克隆物。

那究竟我们应该以何物来作为标尺来衡量适合的风格呢?我们不难从最终体验出发揣测体系的共同点:

· 保持品牌格调上的统一体验。

· 规范以实现对用户生活带来改变和影响作为目标。

说到这里,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在哪里可以创新?既然没有固定的具体的规范,那形式的创新是否就任由其疆?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或者将新的生产工艺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这包括在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和在商业上的实际应用

前百度创意品牌副总裁梁冬在 2年前对于这个问题有过类似的观点:创新不是刻意强调与众不同,而是要以目标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去创造新价值。这创新不仅仅指产品,更涉及体验。日常实际一 些来看,就是清楚我们做的事是要为谁而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去满足顾客需要而不能被满足的价值。展示形式的变,与不变,规范不是 篇一律的饼干模子,是紧紧与用户需求相连的灵活纽带。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宜家(IKEA)   |  类别:信息和交互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