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社交网站的搜索野心(一)Facebook

作者:Mr. Friday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10-07-06 10:50:04 文字大小:- +

Facebook要進軍搜尋引擎市場?不是吧,搜尋引擎是Google、Yahoo!這些網站吧,Facebook是社交網站,差很多耶?

但,你沒看錯!我真的是這樣寫。而且,Facebook絕對是個重量級的挑戰者。

fb_logo

前情提要

如果大家對兩個月前我寫的這兩篇文章

Facebook新 Graph API推出 – 你打算跟魔鬼做交易了嗎?
當 Facebook統治了世界,你還有隱私可言嗎?

有印象的讀者應該不意外,因為早在當時F8的會議場上,Facebook就已經顯露出他們的野心了。我們先暫時把隱私問題撇到一 邊,Facebook要做的,就是透過”語義網”(Semantic Web)這樣的網頁規範,把全世界的網頁資訊都歸類,儲存在Facebook的資料庫中。

當你忙著幫自家網站裝讚按鈕的時候,你應該發現到Facebook要求你打一些開頭為<meta>的資料。那 些資料,就是告訴Facebook如何把你網頁歸類的方式。是的,你,也將變成上面那個圖中的一個點,而這些<meta>裡面塞的資訊,就是 Facebook如何解讀你的網頁承載的訊息:是一首歌?一部電影?一本小說?…。

是不是很像圖書館裡的資訊分類方式?其實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相同的。

按鈕裝完,換個角色,來想像我們正在逛網路。這次,我們還是逛到了前述的網站,看到了那個按鈕。我按下了讚!

這時候,Facebook開始運作。Facebook會悄悄的在電腦中記上一筆:我的 Facebook帳號是什麼,喜歡某部IMDB上面的電影,而根據該電影網頁上的<meta>標籤,可以更進一步判斷這部電影的名稱、分類是 什麼…。

Facebook把這些資料儲存下來可以做什麼呢?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包括目前網路上最賺錢的商業模式:搜尋!

隨著FB按鈕的推出,全世界將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網頁首度置入了語意網語法。你可知道?Facebook除了最簡單”標題” 與”圖片”兩種標籤之外,還有個人(people)、地點(place)、企業(business)各式各樣的標籤。接下來,Facebook應該會大力 鼓勵,建議大家有空的話把其他的欄位可 以填的也填一填,搜尋引擎找文章的時候會更準喔。

這代表什麼?這是全世界迄今為止最大量的語義網(Semantic)語法安裝計畫,數量將會大到讓Google、Yahoo、Bing都無法忽視, 最後只好採 用Facebook的語意網標準。你可知道為什麼Yahoo為什麼願意跟Bing攪和在一起?因為Bing過去幾年對語意式網頁的搜尋研究,讓Yahoo 意識到這可能是能夠扭轉現今搜尋市場頹勢的關鍵。而誰也沒想到,Facebook竟然有可能是最廣泛採用的語意網(Semantic Web)標準制定者。

兩個月前,我就已經提過,Facebook的企圖了。不過當時我們討論的都是隱私問題,現在我們重新來看Facebook在”搜尋”這一塊的進展 吧。

正在悄悄測試搜尋功能的Facebook…

提出標準、有企圖心是一回事,但實際進軍搜尋市場又是另一回事。現在的Facebook,距離要挑戰Google的搜尋地位,那還遠遠遠遠遠遠得 很。別的不說,就說那些從”按讚”蒐集來的資料好了。5月的時候,消息指出裝了按讚的網頁超過10萬個,但全世界網頁在2008年的總數根 據Google統計就超過一兆。換句話說,最保守估計下,目前全世界也不過0.00001%的網頁加入Facebook的語義網而已。

但是,只是但是,如果你發現Facebook真的在試驗這一塊了呢?

這是前天Allfacebook.com貼 出的照片。標題很聳動,叫做”Facebook跟Google宣戰”。原因是,他們發現Facebook正試驗在自家網站內納入外站搜尋結果:

在Facebook上搜尋”annapolis marriott”這個字串:

會出現來自tripadvisor的結果。還可以看到,該結果有3個人按過讚:

圖片 2

也就是說,’現在’ 你在Facebook上搜尋,已經可以找到其他外部網站的結果了。雖然找到的結果還不完整,但這已經是個搜尋引擎的雛形了。所有被Facebook Open Graph記載下來的資料,包括外部網站,都會出現在Facebook的搜尋結果。

你試過用Facebook進行搜尋嗎?得到什麼結果?

來個台灣的例子:

圖片 1

搜尋”Facebook 讚按鈕”,會出現cacafly的網站。要按讚嗎?

圖片 2

Facebook低調而深遠的影響

對於網上的高調爆料,Facebook的反應,異 常的低調。Facebook CTO Bret Taylor澄清,搜尋是他們正在試驗的功能,但還不是重點,外界過度解讀了。而主管Danny Sullivan也說,如果Facebook這種等級就叫向Google宣戰的話,那麼Google那一邊是超級戰艦群,Facebook這一邊派出的只 能算是小船。

目前看起來也許是這樣沒錯,但它是Facebook…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即使只是小小舉動,影響也很深遠。

如果只要能包含外站的搜尋結果就行,那麼Facebook已經算是正式踏入搜尋市場了。我不知道何時搜尋引擎市場排名調查會把Facebook列進 去。如果列進去了,以Facebook現有的站內搜尋量,可以拿到多少比率?排名會有多少?

Bret Taylor 說,現在的搜尋結果,縱使強調個人化,卻都沒有包含”你朋友的意見”,而他們所做的,就是把你朋友在Facebook上的意見整合進來。

坦白說,真要做成了,那還真不得了。Facebook 已經和 Bing 達成合作協議,也就是說,Facebook的搜尋結果會包含Bing的結果,而Bing的結果可能未來也會有Facebook上的結果。想像一下,你到某 一個搜尋引擎,打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各樣分類好的結果,當中包括一欄分類是”全世界最多人推薦”、”台灣最多人推薦”,以及”你朋友的推薦”?

如果把隱私權問題丟一邊,這樣的搜尋引擎,吸引力是很大的。

從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轉向SMO(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

而Facebook最讓人吃驚的,或許還是他們透過”按讚”這樣的策略蒐集資料。這實在是太漂亮的策略了。這個策略漂亮的地方在於,它清楚的明瞭、 也利用了這些現象:

  • Facebook是當今世上最大的社交網站,在數個國家,其流量已經超越Google拿到第一。
  • 有太多的網站想在Facebook進行行銷

所以Facebook推出了讚按鈕,讓各家網站有機會透過此機制在這個平台上曝光。但是Facebook的按鈕是有玄機的,裝按鈕的時候,網站業者 必須要提供網頁的內容資訊,讓Facebook記錄用戶到底對什麼東西按了讚。

而現在,Facebook提供的搜尋功能,等於是向各家廠商暗示了這樣的訊息:

  • 加入讚按鈕的網站,Facebook未來會根據資料內容與用戶按讚數,把該外部網站放入Facebook搜尋結果

換句話說:各大網站主!想在Facebook的搜尋結果上名列前茅嗎?請遵循以下步驟:

  1. 在網站上加入Facebook讚按鈕,填寫網頁內容資訊(加入Facebook的搜尋結果)
  2. 想辦法讓更多網友對你的內容按讚(可能會讓排名變前面)

而第二項是非常巧妙的策略轉變!我們都聽過SEO(搜尋引擎最佳化;想辦法把你的網站排在搜尋結果的前面)。這功夫現在是一種網頁技術活,但 Facebook加入戰局後,這可能就變成一種社交技巧(如何讓更多人按下讚)!真的是沒多少人想過!

負面影響

話說回來,Facebook的策略雖然漂亮,但是在技術規格上的瑕疵太多了。這些瑕疵,可能會阻礙Facebook成為真正有用的搜尋引擎。

首先,這個讚按鈕,推出沒多久就傳出”讚綁架“(Clickjacking) 的漏洞。也就是說,FB的漏洞,導致使用者點下去說讚的對象,根本跟使用者原本想的不一樣。如果”按讚”次數確定會影響Facebook的搜尋排名的話, 可以想見會有非常多的人利用這個漏洞衝點擊數。

再者,Facebook用來記載網頁內容的Open Graph Protocol,仍然不夠詳盡。ReadWriteWeb 曾撰文指出,Facebook目前的規範,距離語義網要求的”規格化”都沒做好。譬如IMDB上的同名電影,根本很難分出來哪一部是誰,更不用說 不同家網站填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標為”必填”的資訊甚至是殘缺的。

這導致什麼?很簡單,就是網站主可以”亂填”。甚至是”有目的的亂填”。網站主可以填一些錯誤的資訊進去,再想辦法吸引點擊,擾亂Facebook 的排名以騙流量。這對搜尋排行的有效度一定是有影響的。

結語

Facebook透過Open Graph Protocol,逐步展現了他們對於網路的企圖心。坦白說,除去隱私問題和技術問題不論,這策略真的相當漂亮:將各家網站社群行銷的動力,轉化為 Facebook對數位資訊的掌控,再拿這些資訊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務,改變整個網路面貌。

從社交到搜尋(或是挾社交令搜尋?哈),Facebook正在嘗試各樣的可能性。當然,隱私問題會是Facebook一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但是 Facebook一在衝撞、重塑這個邊界,直到找到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的方法為止。

不過,有搜尋計畫的社交網站,可不只Facebook一家。

下一回,我們再來談談另外一家也不斷茁壯的公司。雖然沒有Facebook動作這麼大,但似乎也展現了類似的企圖:

這家公司,叫Twitter。

敬請期待。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社交网站的搜索野心   |  类别:产品市场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