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当支付变成“一键”的

作者:费南雪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10-10-11 12:54:40 文字大小:- +

2000年的时候,Tim O'Reilly采访了Jeff Bezos,谈论公司最新的动态和新产品的想法。Bezos谈到,大家都在忙着搞自家的“购物车”,因为在真实世界中你就是这么干的:选中一个东西,拿起来,扔到购物车里,然后去结账。可是Bezos发现在线上购物的方式可以更直接,更极端,比如你可以你指着某段文字,然后这玩意就是你的了。

于是,有了“1-Click”:设置你的银行卡信息(payment method),送货方式、送货地址和收货人(shipping method),然后忘了购物车这个老土的东西,只要点一下“Buy now with 1-Click”按钮,就等着这玩意上门吧。

当快捷支付变成抢手货,支付宝的卡通、财付通的一点通、盛大的一点充、招行的直付通、快钱的快易付、和一堆叫不上名字的银行代扣产品……但关于“谁有了快捷支付的需求”却集体失忆了。

线上线下购物方式的不同才是“1-Click”的源头。因为是在线上,没有了触摸实物的环节,说白了只有文字和图片,所以就是和你在线下买东西不一样。

1-Click”的本质是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支付上的快捷不过是表现形式。

所以难怪Bezos表示抄袭“1-Click”的想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光抄一个“1-Click”是没有意义。不能精准的定位它的购物需求,那它就不过是个随便可以扔掉的支付方式罢了。

不过,Amazon是申请了专利的,19999月取得。也许正是这项专利确保Amazon在支付上小小的江湖地位。在1999Amazon曾和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打了场官司,最后以巴诺败诉,向Amazon买了这个专利收场。现在,不管是iTunes还是iPhone,他们的一键支付也是基于Amazon的这个专利的。

国内的快捷支付的产品与Amazon的“1-Click”还有一些很微妙的差别,而且看国内这个群魔乱舞的情况,就知道专利这件事……没指望。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在中国快捷支付的产品正在变成一种“账号”+“密码”+“手机动态密码”的形式。安全不安全从数字证书、U盾,渐渐变成了有没有绑定手机?又或者这是一道能敲开另一个巨大的市场的门?未来的事情还真的不好说。


参考文献:

USPTO的专利文件

http://v3.espacenet.com/publicationDetails/biblio?CC=US&NR=5960411

Tim O'ReillyJeff Bezos的访谈:

http://oreilly.com/pub/a/oreilly/ask_tim/2000/bezos_0300.html

iTunes中引用“1-Click”专利的条款

http://www.apple.com/legal/itunes/us/terms.html

更多
打印  |  类别:产品市场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