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在网站上的所有行为都可以描述为大大小小的任务流,任务流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前后逻辑,那么起始节点之前的逻辑是什么?是这个任务流的根源,即可以理解为任务情景。
以目标为导向
在完成页面结构原型设计之后,需要考虑如何把这一个个页面串起来,也就是说,得在用户的角度,模拟使用这个产品,能够做什么?最有可能做什么?经常做什么?
从用户的最终目标反推,逐步细化分解,每个任务为独立的流,逻辑上为一个整体,理想情况是做到任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能分层对应、交叉组合,最好还大小均匀。
比如UCDChina这个Blog,用户发表留言是一个目标,到达日志内容页是前提条件,找日志又可以分解出分别从分类、话题、搜索、存档四个入口进入的任务流,所以我们在任何页面都提供了它们。
以真实为基础
其实刚才在确定任务流的时候,忽略了一点,用户是在什么情景下走这些流程。
哪些用户会有这些情景?于是正好回到以前讨论过的角色设计,假设角色已经定了下来,根据某些特定属性,设计师可以模拟出很多情景,然后再在此情景中进行任务流细化。
比如我要在UCDChina的Blog上发布文章,一种情景是需要新撰写,点击右上角“管理”进入后台,点击“撰写”开始写文章,完成后发布;还有一种是编辑草稿,点击右上角“管理”进入后台,点击“管理”进入列表,再点击我的“某篇草稿”进入编辑状态,完成后发布。
几种流程图
用户 + 功能 = 交互
用户行为 + 功能结构 = 交互流程
个人认为,前两种分别是“用户研究”和“功能架构”的交付物,交互流程图是“交互设计”的交付物。而且,只有交互流程图才是真正对开发人员有帮助的逻辑原型,不举例,有机会再细讨论。
其他
实际项目中,研究竞争对手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已有流程分解考虑的基础上再次权衡,一方面找到优点,可以借鉴,另一方面找到缺点,争取超越。
另外,网站运营了一段时间,通过技术手段能搜集到用户的行为流,对比分析后,可以反过来验证之前的“情景设计”和“任务分解”,看是否合理和准确。并且,积累的数据将是以后产品改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