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goo.gl/rvqag

要不要抄?

作者:雪鸮  |   发布: (网友)雪鸮   |   时间:2011-07-04 23:29:45 文字大小:- +

 

ifttt刚火,赝品就出现了。但似乎一夜之间,舆论都在大谈和标榜各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抄袭”成了过街喊打的老鼠,为国民所不齿。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更让人觉得这是一场“运动”,而非深思熟虑的战略规划。究其本质来说,抄袭或者自主创新,只是在谋求公司盈利道路上的决定要做什么?那么判断到底要不要抄还是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要为了不抄袭而不抄袭。

提出“创新”的初衷是好的。因为“抄袭”这种模仿行为实在是最简单的动物本能,小猫都能模仿老猫抓耗子。所有你能简单抄得的,别人也能顺手拿来。没有难度就是没有门槛嘛。最终结果就是产品、服务高度同质。能够简单达到不同的方法还有两个,降价、省料。后果么,你们都知道了,各个生活领域。貌似有本书是专门写这个的,叫《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创意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独立的分析和思考,为产品和服务提供差异化的亮点。这可以给客户一个选择你的理由,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让公司活下去。创新是个好东西,但倘若创新的成本反而超过它带来的盈利时,是否还应该死守一副清高,对抄袭不屑一顾呢?

到底要不要抄?什么时候抄?

一、在新兴市场,抄可以快速起步,且与被抄对象比有独特优势的时候,要抄

什么叫做新兴市场呢?当技术的进步给某项领域的生产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去满足缘由的需求时,一个新市场就出现了。比如以前生产胰岛素要从生物上分离结晶,后来有了转基因技术,直接用发酵罐培育大肠杆菌就行。

这种情况下,抄可以直接获得高水平生产力。不要对这种行为抱着鄙视态度。欧洲人也山寨中国的茶叶和瓷器,日本从文字到社会制度也是谁强抄谁。当没有足够的积累(技术的、研究方法的)时,必须以这种方式求生存。真正需要鄙视的是始终以抄袭为生,脑中无物,不思进取。

之所以说,要比被抄对象有优势,还是同样的道理:给用户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人人网相比Facebook有绝对的优势,大学生要想玩社交网络必须用它,原因你们懂的。如果纯粹是照搬了一套东西,换上自己的名号,用户又何必选择你呢?

你能简单抄得的,其他人同样能简单抄得。这完全不是门槛。多家抄袭的最终后果就是同质化,利润空间极低。所以,在抄之前,也需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有别人难以轻易获得的资源。当然,下手要快!


二、当抄袭可以弥补短板,不会带来显著同质化的时候,要抄

H&M,Zara,和凡客都是以抄取胜的。因为他们的优势是低廉的制造成本,短板是时尚设计。对于他们的目标用户来讲,巴不得他们去抄最新的款式,同时报出大牌们难以支撑的价格。凡客虽然抄了匡威的帆布鞋,抄Cross的拖鞋,但匡威和Cross却绝不会在价签上标上类似的数字。服务的差异化意味着分别在服务不同的消费群体,不会为了抢市场而恶性竞争。

WWDC上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iOS5里汇聚了Google、MS等诸多公司的特性。这是苹果退步了么?其实即便苹果利用了竞争对手的这些设计,也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做到完美抄越。它的良性商业模式丝毫没有因为这些抄袭而受损:精品APP Store、优雅的设计、多款设备相互弥补短板。这反而弥补了之前的短板,iOS用户可以使用到更贴心的服务了。什么,专利费?给你就是了。

竞争对手傻呵呵的全盘抄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搜刮精髓,只拿走那些最适合他的部分,帮他下一盘很大的棋。抄成了辅助性的工具,手里还有别人抄不走的核心竞争力,那就站得住脚了。


三、抄也别只抄表面,要抄本质

别人想出了一套方案去解决特定的问题。但摊子大了,环境复杂,一套东西照搬过来,并不一定能100%契合。所以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想想哪些才是适合自己的。

比如说,GroupOn每天只推出一款产品,是为了让用户每天都有动力来看,并且用有限的客服力量服务好每一单团购。但对于淘宝来说,每天放上一百多款产品,经常更新,同样有很大的访问量。并且,依托原有的评价体系和支付宝中介交易,完全可以解决好售后服务问题,所以就没必要再坚持“每天一团”。

顺了别人的鞋,并不一定合脚,还是要不能地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判断,把产打磨的更加本地化。


读书时代陪伴我度过每一场考试的是母亲的一句话,自己觉得难的,别人也难,别慌。同样,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自己很容易就抄来的,别人也能很容易抄来。想获得高利润,还是要学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去提供甜到用户心坎里的产品。抄,只能起步,不能长久。

抄,也得抄得有品!

 

更多
打印  |  类别:产品市场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