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blog.rexsong.com/?p=14079

网站信息架构实践方法

作者:千鸟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11-12-01 22:56:40 文字大小:- +

十几年前高中时,为了管理书架上的图书,把图书分门别类做好索引和编号,比如“小说”取首字母XS开头为“XS013”。手工贴好标签,并规定所有取书的人必须放回原处。网页设计做了六七年后,偶然在学术论文中看到,原来当年发明的事情有个专业术语叫“图书馆学”。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对网页&网站设计本质的理解豁然开朗。

2006年5月写过一篇网站的信息架构算是最粗浅意识形态,中间引用了人民大学周晓英教授的部分内容,不想引来狐朋狗友的奚落。更没想到的是,居然被周晓英教授看到,然后留了一大段文字解释。再后来这朋友亲自上门道歉,我也把相关内容都删除了。这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原来互联网时代学术界离业界如此之近,而国内从2003年前后才开始涉足研究此领域,我是近两年才搞清楚。几年实践下来,我总结影响对专业技术理解有三个因素:宽度、深度、积累:

  1. 宽度指视野,需要对大量新鲜内容的发掘和观察,或者有效业界沟通。尤其不要局限在中文环境里,欧美英文网站水准普遍偏高,亚洲的韩文、日文网站也很有特点。
  2. 深度指理论,注意从实际中总结理论,而不要理论先入为主的去反证。学术论文虽然枯燥,整体质量要比业界同行总结含金量高很多,只是特别生硬几乎都不落地。需要一定的实践功底来消化。
  3. 积累指经验,不仅包括前两点,经验还需要总结和沉淀。目前的商业设计其实绝大多数都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鲜活的商业案例无疑是诠释理论的最好补充。

信息架构原理的四大体系:组织系统、标引系统、导航系统、搜索系统。我对《Web信息架构》的此总结比较满意,能引导我不断深入理解,唯一不爽是中文版对label“标签”的翻译。就此,我与本书中文技术审校范炜先生沟通过,并从2008年至今保持有联系。他说学术界与业界观点一致,需要为label另寻译法。而我推荐的“标引”(之前我翻译为“标记”)动词性第一,与“标签”的名词性搭配有异,目前并无定论,想法仅供同行参考。

接下来我们尝试准备把业界与学术相结合,一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走中文本地化路子,把老外的理论在中国网络环境落地。提炼并保留一些经典案例,利于后来者继续深入研究。而针对这些年接触信息架构、从事信息架构、理解信息架构的过程。以我为例总结实践经验如下:

了解客户端技术原理

客户端技术可以促进对整个Web构成体系原理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加速对信息架构的认识。2001年在flash如日中天的时候,我选择从HTML开始学习web design,那个时代的学习都靠拆解别人的页面来逐条代码分析。从2004年网站重构开始,“结构+表现+行为”三层分离帮助了我正确认识网站本身与“内容”的关系,为后来的“元数据”打好了基础。我对flash的不感兴趣,源于与“信息系统”内容组织原理的相悖,当然随着理解加深,是越来越不感兴趣。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HTML5几乎已经完全盖过flash的风采。2010年4月Apple公司认为flash已经走向末路,2011年11月Adobe公司直接放弃移动设备,我为当年的选择深感欣慰。

对信息系统应用的大量实践

最早我们搞“网页设计”,完全没有对所谓“信息系统”的认识,如同目前绝大多数IT从业者不知道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一样。以现在的理解来看,我最早接触的信息系统是2001年底留言板和动网BBS系统,2003年和2004年左右动易CMS系统,2005年市面上绝大多数BLOG系统,2006年使用Wordpress的BLOG系统一直到现在。改过无数模板的风格和内容,其实就是表现层、框架层优化,涉及到了信息元数据。

手动管理成千上万条信息

这种事情绝大多数同行不屑去做,技术含量低,且投入产出比不高。2005-2011年我曾经在两个系统上投入过大量精力手工干这种粗活,开始通常是没人做,恰好我做这种事情又特别有耐心。做多之后反思,越想越觉得有价值,一方面最笨方法往往能换来最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最笨方法做出来的内容质量确实最高。此类工作枯燥之极,但可以强迫自己去深入思考,高压环境下对传统专业知识,对“内容、信息”的理解绝对深刻。

全程主导设计信息系统

在有足够基础知识和辅助经验之后,需要实践来验证,或者说这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信息系统的大小无所谓,关键要看技术含量,比如Wordpress这样精巧的系统如太大反而没意思。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长远,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其难度本身也是对方案灵活性的考验。信息架构的工作很多属于铺垫,并不是马上就能出效果,其优秀在与本身可以规避很多问题。而不是制造各种隐患,让交互设计再来解决。

巨量搜索请求观察

从全网大型搜索引擎开始,主要指Google和Baidu,不过显然应该以Google为主。随着我们学习新知识就应不断积累起搜索技巧,并且可以很自然的学习到“搜索引擎友好”相关知识,传说Baidu很多产品经理都有关键词搜索的固定指标。我从2008年用淘宝比较多开始,发现购物搜索也很好玩,因为淘宝搜索本身也有“竞价排名”因素的存在。长期实践,我从淘宝里可以迅速找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冷门商品,并且经常一页页翻完100页搜索结果,某些关键词不明确的商品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有时我真会认为,咱们搞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人,应该能够比普通从业者更快速获取信息,更准确查到信息,以及更有效判断信息。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信息架构的概念   |  类别:信息和交互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