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yeeyan.com/art......w/siyun/18752 |
||
原文作者:David Dickson 万维网的创始人想将网络建设得更加值得信赖。这应该通过鼓励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来实现,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苛刻条例。
自从1992年万维网出现以来,人们对它的可信度早有质疑,这主要是因为万维网的编辑功能缺乏必要的监管。这意味着未加核实的、有误导的信息与可靠的信息一样,都能够很方便地在网上得到传播。
上周,创建万维网的英国物理学家提姆•伯纳斯李表示了这种忧虑,他创建万维网的目的是为了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们交流。他是在启动万维网基金会时发表这番言论的。万维网基金会是一个新的组织,探讨如何利用万维网来改善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伯纳斯李说,他特别期望该基金会能帮助那些生活在他称为“贫民区”的人们更有效地利用万维网。比如说,万维网能为获得更好的医疗保健提供信息。
他还强调必须减少潜在危险及误导信息的传播。比如,他说重要的是要确保那些生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能从商业噱头中分辨出真实可信的医疗保健信息。
惊人的猜测
伯纳斯李指出,最近,网上有传言说世界将在黑洞中消失。声称当日内瓦的欧洲核研究组织创建一个新的原子粒子对撞机时,将产生这个黑洞。
这个传言成了全球的头条新闻。不过,除了引起一些恐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人员伤亡。这既要追究新闻业的责任,也应归咎于这些荒唐念头传播的速度。
的确,互联网的一个优点是,官方的否决可以迅速得到传播。
同样,也没有迹象表明伯纳斯李的另一个目标—掩盖邪教—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当然,许多这样的组织善于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他们的观点,但数百年前,印刷术的发明也有同样的用途。
民主化的思潮泛滥必然是危险的,而要限制这种泛滥就更危险,那些尊重新闻自由的国家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一切都表明,应极为谨慎地对互联网的内容进行管理。
危险的误导
然而,仍有大量的内容是合法的。问题不是信息通道的便捷性,而是网络使用者并不总能理解这些信息,并评估其有效性。而当个人或社会使用这些信息来对那些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时,这显得尤其危险。
以南非的艾滋病/艾滋病毒为例。人们普遍认为南非不愿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主要是因为该国离任不久的总统塔博姆•贝基所持的观点。他认为科学家们并没有证实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
鲜为人知的是,贝基曾在互联网上发表过他的意见,因而他知道有少部分美国科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曾质疑过公认的关于艾滋病及艾滋病毒的观点。这足以使他相信科学界在此问题上有分岐,并延误了实施积极的防治艾滋病及艾滋病毒的政策。这一延误可能使成千上万人丧生。
其他人使用互联网上的错误信息所导致的结果也许不那么显著。但他们都支持伯纳斯李的呼吁,--设法帮助人们分辨那些真实的和虚假的信息,尤其是当生命危在旦夕之际。
值得信赖的网络
当然,使用互联网的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而最有效的告诫是:别相信那些报纸上的报道。
浏览者们需要增强识别真实信息的技能。这可能是一个挑战—你能信任谁?已费尽心思使公众相信科学家们擅长从主观意见中找出客观依据,并相信这种寻找是重要的。但科学家们也可能讨论专业以外的话题,无论是黑洞还是艾滋病及艾滋病毒。
解决的方法不是让那些滥用科学声誉的人闭嘴,或甚至在他们的网站上发出警告。人们需要更好地领会科学的用途,了解试验的作用、统计数据的意义,以及同侪审查的重要性,这种审查能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判断。
类似SciDev.Net的科学类网站有责任提高这些技能。不是每篇报道都必须与科学有关,也不必限制记者对科学家们的批评。但这些网站需要在报道中反映科学证据的价值观和局限性。
创建一个遵循这些原则的国际互联网站获益颇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伯纳斯李的目标--建立一套系统的可信赖网站。它还将使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良好的习惯和专业经验,而不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措施。无论这种措施采用何种技术,在向大众传播时,都难以令人信任。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