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zgjie.yo2.cn/2008/......用性分析/ |
||
1、动态标签页 利:重新恢复窗口概念,每个 Tab 都是一个窗口,拖出来拖进来,爱怎么拖就怎么拖!发现有这个功能的浏览器(比如Opera)都是标签栏放在工具栏和地址栏上面,拖的时候比较直观。 弊:第二天用谷歌浏览器没有第一天兴奋了,发现这个功能其实不常用。还是习惯像以前一样把浏览器最大化,然后在里面打开一个个标签来看,按这浏览方式,标签栏放最上面也并非必要了。 2、前进后退按钮: 利:右键点这两个按钮,会出现要前进或后退的网页。同时也省掉了一个下拉箭头的空间。 弊:无法直观看出这个功能,不符合以前的习惯,让人刚开始以为没这个功能。 3、新标签页里的9个最热门网页缩略图 利:方便访问网页。有助于发现哪些是自己最常访问的网页。 弊:最常访问的网页都放在书签栏,要访问哪个网页习惯性的点击书签栏的一个位置,还要新标签页的这九个网页干么?(或者 Google Chrome 是设计成默认不显示书签栏,要新建网页,全部要先点一下那个“+”号按钮,这样新标签页里的9个最常访问的网页及其它功能就有意义了。) 4、节省空间,早就想要这样的设计了: 1)地址框和搜索框合一,看起来有点像 IE6。 2)没有状态栏:鼠标悬浮在链接上,左下角会显示出链接地址。时隐时现,节约空间,很好。 3)没有菜单栏: 一般菜单栏里的选项是和界面上其它地方的功能重复的,比如工具栏或右键菜单。重复就会混淆,影响用户体验,倒不如删减到剩下必需的功能,然后放在一个小位置,无需占用一整栏。 这样的设计,印象中第一次看到是在微软 MSN Explorer 的浏览器上,同样也是不占一整栏,只在工具栏右边放置一个叫“更多功能”的下拉菜单。 这点我很欣赏,希望其它软件也有这样的设计,可惜一直没见过。后来一些浏览器出现较为中间的做法,是把菜单栏放在原来的标题栏上,总算也节约了点空间。后来微软的软件,比如 Windows Live 系列好像开始注重隐藏菜单栏,这也算个方向吧。(但做得不够好,能隐藏,也就让人找功能的时候,经常想去显示它,而不是真的不需要它。多了个隐藏/显示的步骤,要操作的时候更繁琐了。) 4)浏览器“转到”“刷新”“停止”三功能的设计: MSN Explorer 也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在地址栏显示页面加载进度条,第一个把“转到”“停止”等按钮放在地址栏右边的浏览器,现在都觉得是不错的设计。 浏览器的“转到”和“停止”,有点像播放器的播放和暂停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按钮在不同时候的两种状态,也可以考虑合并成一个。“转到”在页面加载完之后,其实就是“刷新”,所以“转到”“停止”“刷新”都可以考虑合并为一个按钮。 IE7 的“转到”和“刷新”就是同一个按钮:
Chrome 则是“转到”和“停止”为同一个按钮:
至今未见“转到”“停止”“刷新”三个按钮合一的浏览器,可能是怕用户不习惯吧。 5)标签栏和标题栏合一:标题栏这个永远大占一整行的地方,确实应该考虑是否必要精简掉。 5、速度稳定性 利:启动快,Gmail 等应用比较快。多进程:虽然据说占用内存大,但至少我可以确定关掉标签,内存会降下来,而不是像别的浏览器,明明关到只剩一个,还是百兆以上,不在自己控制范围。 弊:虽然多进程,还是经常N个进程同时崩溃或假死,测试版这样也可以理解。 6、工具栏没有撤消最近关闭的标签页的按钮 利:新标签页右下角有“最近关闭的标签页”,可以从这里找到打开。 弊:还是工具栏一个按钮方便,已经习惯了从不开新标签页,一切照常浏览:或者中键点击新开链接,或者选取文字一拖即搜。可惜现在也不能一拖就新开标签搜索。 7、内置了拼写检查功能,拼写错误的下面一条红线,不错。 期待: 1、和 Google 账户关联,像最新版的 Google 工具栏一样,全部设置都可以保存在网上。 2、扩展功能:新加的功能要显示可以显示在工具栏,毕竟现在的地址栏那么长,短一半也没关系。这样也还是没有需要状态栏的理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