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我鼓励视觉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一定更加深刻的了解设计需求:
1、这个产品需要给什么样的一群人用,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比如,你在给一帮老干部做一套软件,就别搞的像qq那样热闹。(曾经介绍过一次 “通过收集典型用户身上的视觉元素确定视觉风格”的方法)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它需要展现给用户什么样的”气质”和情感感受。
上次说维信的视觉设计感觉很好,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在说它对于那些ajax动画效果的应用符合该产品”灵巧、迅速”的定位。它让我在感官上认为”这个产品很轻巧、快捷,不会占据我手机的大量空间也大量的上网流量”。
3、我有多少的创意空间可以发挥,是否需要遵循一些认识上的”定式”。
比如,你做的一个产品在行业中已经有了很多同样的,他们已经把这样产品的定义上了某种感官的形态,那么是否需要遵循? 如果更改自己的创意有多大风险? 你有把握做到更好吗?
(抱歉,这里没有典型的例子。我认为绝大多数时候视觉设计还是需要体现自我特色的)
视觉设计中的加法和减法:
1、一个产品的视觉设计需求下来时,你不能马上就有很多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很多时候市场不等人,你的老板会要求你必须快速完成设计方案。
这几年”用户体验设计”逐渐成熟,反到很多”视觉设计师”纷纷转行做”交互设计”或者”可用性工程师”。
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现象。归结这个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大概有:
5、很多视觉设计师觉得:做图形越来越没有空间,改做交互设计将来可以转行做pm,最后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产品管理者。他们给了自己一个”被错误现实误导”的职业规划。(推荐:ued的职业规划应该是什么)
这个提到了视觉设计占据整个体验46%的报告 被我多次提及,最后在这里再提一次。
很多人反对这个报告的结论,但某种程度上我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我认为这里占据46%体验的视觉设计不只是图形,它应该包括一切和”视觉”相关的东西。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来说,视觉设计不应该仅仅只是”用什么颜色、圆角还是直角、什么样的造型”等纯粹的静态”图形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