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5gme.com/space......-id-6685.html |
||
Google的成功首先是技术的成功,Google的服务创造了无可争辩的社会价值。但是,公司的商业成功与否并不总是由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的(参见白鸦同学的大粪说)。例如,电子邮件的社会价值绝不低于搜索,但没有哪家电子邮件公司能像Google这般风光。
Google商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其生意模式。Google生意模式的奥秘可以用两个公式概括: l Google的边际成本近似于零; l Google的边际收益等于客户的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所额外发生的费用。例如,微软发布第一套Office,边际成本是10亿美金(开发成本);第二套Office的边际成本是10美分(刻录光盘的成本)。Google增加一个搜索结果广告的边际成本近似于零,这点容易理解。
边际收益指每出售一份产出带来的收益。例如,微软每出售一份Office的边际收益是200美金(Office的售价200美元)。Google的边际收益就是每次广告点击带来的收入。
边际效用指的是每消耗一份产品/服务,消费者(客户)所获得的效用。如果这个效用可以直接用货币衡量的话,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客户使用该产品/服务获得的边际收益。但是,边际效用往往是非常主观和个体的(效用本来就是经济学上生造的一个量度),很难进行衡量。微观经济学入门教科书上常会用“买馒头”这样的例子来说明边际效用的概念:
范伟饿了三天,遇到赵本山卖馒头。赵本山掏出一个馒头,100块,买不买?范伟二话不说掏出一张老人头,“哥,钱是你的,馒头是我的。”一口吞下。赵本山再掏出一个馒头:这个50,咋样?范伟不含糊,掏出50,再吞下。赵本山掏出第三个馒头:40块?范伟说你当我傻呀,10块。赵本山再掏第四个馒头,范伟说五毛钱我留着当干粮。赵本山想掏第五个,范伟说别掏了,白给咱也不要了。赵本山说馒头不卖了,俺这瓶水100块你要不要?
在这个例子里,范伟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是100(假定正好达到临界点),第二个馒头是50,逐个递减。
理想状况下,如果赵本山真能一个一个卖馒头的话,他的收入将达到160.5元。当然,现实中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赵本山馒头卖六毛钱一个,范伟只肯买三个;最终赵本山成功地降价促销,五毛钱一个卖给范伟四个馒头,收入2元。
本来能卖160.5元的四个馒头,赵本山最终只卖了两块钱,是他不善于忽悠吗?非也。首先,赵本山无法得知第一个馒头对于范伟价值100元(吃不到馒头就可能饿死);其次,也很难把馒头藏起来一个一个地卖。换个角度来看,范伟本来可能花出去160.5元,最终却只花了2元,中间的差额158.5元经济学上有个专用名词,叫消费者福利。
那么,Google是怎么卖馒头的呢?
1、 找来一大堆范伟 2、 开始拍卖馒头 3、 第一个馒头被饿了五天的以500元拿下(可惜他口袋里面只有500元) 4、 第二个馒头被饿了四天的以300元拿下(剩下的没他饿得厉害) 5、 第三个馒头被饿了两天的以200元拿下(比他饿得厉害得没他有钱) 6、 第四个馒头被饿了三天的以50元拿下(总算没人跟他竞争了,可惜Google刚设了50元起拍价)
大家算算看,最终四个馒头Google卖了多少钱?
再算算,范伟们最终剩下了多少“消费者福利”?
我打算给Google贴个标签,叫“边际效用掠夺者”。
原文地址: http://www.5gme.com/space-3319-do-blog-id-66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