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caozenghui.cn/......ives/444.html |
||
郑昀去年和今年中发布玩聚和SD的时候,我没说什么好话(1、2),因为感觉不到这些产品的用户,作为一个本应该的目标用户,找不到使用它的理由,让人遗憾。郑昀在内容聚合上的执着令人钦佩。 上周推出的玩聚SR(新型的社会化推荐引擎),终于让人眼前一亮。 用郑昀的描述:玩聚SR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推荐引擎。它用于追踪IT业界人士使用的各种社会化媒体分享源,如微博客、阅读器分享、网摘收藏等,综合分享推荐的次数、推荐者权重和信息源类型等多种因素,对大家分享的链接进行实时汇总,推选出既新鲜又好看的文章。 SR的存在,实际上解决了当下blog缺乏聚合平台的一个短板。目前无论是基于wordpress等系统的独立博客,还是基于BSP的博客作者,都无法实现博客内容之间的互通。互通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发现、推荐和共享。可以说,SR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在国外,实现类似作用的推荐平台则很多,比如:techmeme(通过link追踪发现tech blogger讨论热点的平台,在形成固定阅读群体后,就反向实现了制造热点的能力);Technorati(blog搜索引擎,基于权威度的排名,实际上加速了blog媒体化的前行);digg(早期的digg是一个纯正的tech(geek)文章推荐社区);类似的还有google blog search;还有类似rssmeme之类的“半成品”。 在国内,这种产品则少得可怜,只有阅读器这种热文“发育不良者”。 除了聚合平台外,SR基于社会化媒体分享源的再聚合,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我觉得,至少比单纯基于google reader share的rssmeme要更有意义吧。随着各种社交网站应用(facebook\twitter\friendfeed eader \del.icio.us等等)的深入,信息的碎片化和个性化是必然的。如何从碎片中发现价值是web2.0探讨的永恒话题,而聚合就是找到这种价值的利器。 不少人会认为,SR毕竟是过于小众的。其实没关系,类似的聚合推荐平台必然是小众起家的,IT说小也小,说大的话也足以覆盖了一个有话语权的人群,关键看后续的成长潜力。 而成长潜力又要受制于国内社会媒体的普及度,在tech blogger们在twitter\friendfeed上玩的热火朝天的时候,99.9%的中国网民根本不知其为何物。 至于SR能不能成功?我觉得,可能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能否成为一个阅读工具?第二个,能否成为一个“内容推荐标竿”?第三个,能够成为一个“入口”?依次对应需要解决的是,能否解决推荐质量和覆盖度(信息源选定和算法)?如何实现标竿的建立(比如techmeme的 leaderborad)?信息源的反向推荐和内容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