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lilao.com/935.html |
||
本月9号第二代Amazon Kindle正式推出,改变了人们对于第一代Kindle外观的粗陋印象。不过丑归丑,第一代Kindle的卖断货也足以证明美国人需要它,需要体验非凡的电子阅读器。 随着Kindle阅读器外观的迅速改进(效果见文末的配图),2代推出时,Amazon公司强调了它的lifestyle属性——喏,我告诉你,Music-iPod是lifestyle,Reading-Kindle当然也是。在第一代中,Kindle即已解决了电子屏在阳光下阅读的效果问题——这个不是很难吧,我用的Blackberry手机也早就实现了这个功能嘛。 贝索斯和乔布斯有来往,即使不认识,大家做电子生活产品,谁能避开Apple呢,所以Kindle在外观上的苹果化并不必苛责——看,下图以铅笔体现Kindle的厚度和高度,与Apple常干的何其相似。 对海量资金和人才淤积的IT产业来说,没有什么进步是实现不了的。这也就是说,电子阅读器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屏幕的软硬,触感,甚至油墨气味,所以那些古老阅读症的官能习惯暂时不被打破也没问题啦。 纸张的书有什么好?报纸和电子阅读器的阻障早就打破了,杂志和书与电子阅读器的隔阂也很快会被撞塌,信息必须顺着最通畅最高效率的方向流淌。纸质阅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只要人类还要靠逻各斯生存在宇宙间,各种层次的阅读都不会枯竭,阅读还会是当代人日常的最重要行为之一,旧有的报纸和书消失了,News Information和Knowledge仍在流淌,它们必须落在眼前的某个载体上,Amazon的选择何其正确。
国内汉王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产品是小事,关键是产品和信息源之间的渠道,Amazon的渠道是现成的——大量图书,或者干脆自己签作者出版,它当然可以大力推进产品,钱不是一步赚的。这个在国内版权混乱的情景中,全无可能。 当然国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廉价山寨产品出来,配上授权和非授权的海量小说,那么……无所谓,对我来说,要想进入深度阅读领域,电子阅读器必须带来非凡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接近甚或超过纸质阅读带来的官能感受。 如果感兴趣,你还可以看看几个月前我在城市画报专栏中写的 Copyright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