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esbzone.net/20......25/product-2/ |
||
之前在架构术语一文中讲了产品的概念,定义如下,产品(架构内容范畴):是一种资源,是对能力的实现。这个描述其实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下面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进一步阐述产品-服务-能力-功能的概念(这几个概念,看起来简单,以前我们划分了很多时间来辨析和定义,否则在做架构和设计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也会非常模糊;在给程序员传递架构概念的时候,又讲不出一个东西到底是服务,还是功能,或者是产品;例如,我们的销售在卖东西的时候,常常会说,卖产品,卖服务,那么对于我们互联网类的公司到底啥是产品,啥是服务?难道产品==服务吗?)。 由于最近常去吃火锅,就以这个故事为题来讲讲,每一句话括弧里的内容是阐述。 客户:有吃的吗?(客户问,饭店是否有“吃”的服务,以满足客户温饱的需要。A: 这个时候,服务是概念化的。B:服务与参与者是关联的,没有参与者的服务是不存在的。) 侍者:有。(饭店有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因而饭店提供这个服务。A:能力是服务的必要条件。B:能力承载了很多内容,知识、过程、资源。C:能力是企业内部具有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对外表示为服务,能力可以不依赖参与者存在,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能力不代表一定要提供服务,但要提供服务,必须具有能力。) 客户:给找个地方。(客户必须通过某种形式获取服务,也即渠道,或者连接物。A:渠道是多样的,也是必须的。B:服务必须通过某种渠道提供出去) 客户:有大锅吗?(客户选择提供服务的产品。A:产品是客观存在的。B:产品能够提供服务。C:产品是对能力的实现。) 侍者:抱歉,大锅用完了。(这款产品的有限,不是没有这款产品。A:产品需要企业提供资源来运行。B:产品依赖的资源限制了产品的可用性。) 侍者:小锅还有。(有提供同等服务的产品。) 客户:就是不太爽。(这款产品的服务质量对这类客户不是很好;但有些客户喜欢小锅。A:服务是无差别的。B:产品是细分的,或者说不同的客户对服务的限制是不同的。C:产品差异性,体现在限制的差异–或者扩展需求的差异,基本需求是不变的。D:服务质量是相对的,同样的市场,相同的业务,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原因在于群体对服务的限制不同,质量要求不同。) 侍者开始准备。(搭建环境,把产品运行起来。A:静态的产品和动态的产品是由很大差异的。B:产品运行起来之后,它的能力才能释放出来,才能为客户提供服务。) 客户准备调料。(自助功能,该功能对大小锅是通用的。) 侍者上菜。(功能,企业内部提供的,是该产品所必须的—除非提供自主取菜服务。) 客户煮菜。(自助功能,产品的核心功能。) 客户调整火势大小。(自助功能,产品的辅助功能,但也是关键需求之一。) 客户:买单。(客户使用了该产品提供的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爽了。 A: 产品提供一系列的功能,这些功能围绕某个核心功能展开或者以某个过程进行,从而为客户提供服务。B:服务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参与者,但核心参与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的发起方,其它参与者都是服务的协作方。C:能力可以细分为子能力,最终的叶子能力可以对应到功能。) 客户:能刷卡吗? 侍者:不能。(不具备这个能力,无法提供刷卡服务。A:有的能力依赖外部伙伴支持。B:外部伙伴提供的也是服务,例如本例中的刷卡服务,但该服务需要一个产品来支持,可以是:POS机器,电话银行,手机终端等。)
通过上面的小故事和下面的图示,进一步帮助理解 产品 –能力– 服务 — 功能的关系。【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服务,泛指业务服务,我们常讲的客户服务,可以抽象为某个产品的辅助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