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的找茬贴:新版我的淘宝-已买到的宝贝页面
时间有限,也学刘韧体,简单明快的说点想法:
- “合并付款”和“批量备注”快速操作栏,这是2008年6月份加上的。最初的设计里,上面是没有这一栏的,只有底部有。但后来不断有客户反映,希望上面也有,以方便快速操作,因此加上了。可以看出:视觉设计的目的是方便操作,淘宝的做法是可取的。至于对视觉流的打断,在没有想到更好的布局前,是肯定有影响但暂时可忽略的(除了新手,感觉大部分买家不会去看表头,视觉流很可能是直接从第一个订单开始往下看。当然,具体情况如何,缺乏眼动仪等数据分析,我也只能和Kimi一样瞎猜)。
- 第二点同意Kimi. 非常希望减法在淘宝的推行,至少应该放到和加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不然设计上的局限性会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无奈、妥协和愤怒等各种情绪也会让团队跨掉。
- 很多设计其实都是为了“购物车”功能,一个订单可以有多个宝贝,如下图:
不少目前看起来别扭的设计,等“购物车”开放后,会更容易接受一些。比如“投诉”,其实一个是投诉宝贝,一个是投诉订单。当然,对用户来说,两个投诉的确很容易混淆。这是PD们的业务需求,或许以后会简化掉。 - 这个页面的复杂度在于如何整合单个宝贝订单和多个宝贝订单的混杂显示,以及对各种交易状态的处理。如果谁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反馈给我,我会联系相应的交互设计师,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对UCDChina中很多产品和交互设计师们的困惑:
- 不少文章,阐述的都是作者本人怎么看产品,怎么使用产品,怎么在产品中找茬。然而实际上,真实用户的视角有可能很不同。旺旺上一直有不少买家/卖家和我联系,反馈问题。他们对产品的期待,和UCDChina中的相关讨论有很大不同。
- 好技术未必带来好体验,好设计也未必带来好体验。彼此都不冲突,彼此也没有必然关系。好体验来源于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任何设计师忽略了这一点,就很容易陷入自我设计。自己爽了,用户不一定买单。
- 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白鸦引发的装与不装,最后也没解决这个问题。定性分析离开了定量研究,总感觉缺乏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