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apple4.us/2009/03/......-markets.html |
||
似乎对云计算的讨论越多,对其前途的争论也越多。支持者认为,云计算在规模效益和成本方面拥有优势,并且能够显著减少用户在终端设备上的花费。反对者认为,云计算难以提供本地设备和应用能够提供的用户体验水平。双方各有例证,比如,亚马逊的 EC2 (Elastic Compute Cloud) 云计算服务是其增长最快的业务;又比如,许多云应用的体验远远落后于本地客户端。云计算的前途到底如何?我们不妨换个维度来讨论一下云计算,看看市场是如何接受并反映的。 IBM 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早年从事的是销售制表机、打卡机等设备,即服务于企业市场。当 IBM 造出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并非个人电脑)时,相对于当时的制表机的计算能力,托马斯·沃森说:“全世界需要这种设备,总共不会超过 5 台。” 同样的故事再次发生。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在和乔布斯正式成立苹果公司之前,曾是惠普公司的员工。当他们(主要是沃兹)设计出第一台个人电脑时,沃兹还并未解除与惠普公司的雇佣关系。理论上,惠普公司有权获得沃兹在任职期间的产品专利权。乔布斯对此十分恼火,要求沃兹去与惠普公司做个了断。 当沃兹把自己发明的个人电脑摆在惠普公司的产品经理面前时,经理很疑惑:“个人……电脑?个人需要一台电脑吗?用来干嘛?”那位经理觉得,沃兹的这项发明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沃兹抱着那台个人电脑回来,并拥有了它的专利所有权,成了苹果公司的开山之作。 从中我们似乎能够发现,革命性的技术、概念、或应用,总是沿着从商用到民用,或者说从企业市场向个人消费市场的趋势过渡。伴随这一过渡的是,成本的大幅下降,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换句话说,个人消费市场对于应用的成本和体验要求都更加苛刻,所以总是慢企业一拍。 如今的云计算,可能正处在这样一个位置。《纽约时报》刚刚发表了这篇Salesforce 传道:租赁云计算,摘要如下:
这是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云计算的在商用市场切实可行的运行和利润模式——销售和租赁云计算能力和服务。那么,它是否也会沿着从商用市场向个人消费市场的路线扩展? 趋势上,或许的确如此。但云计算,在个人消费市场面对的情况要比企业市场复杂的多。比如,《纽约时报》的文中根本没有提到云计算的“先锋”Google 。 在企业市场,一方面云计算服务的对象和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的,另一方面盈利模式简单而成熟,直接付费购买或租赁。但在个人消费市场,这两者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用户体验方面,目前云计算与本地客户端软件还有较大的差距。应用启用速度、数据保存与安全、网络传输速率都是限制个人用户使用云计算的主要原因。 在上网本上,用户可能不得不使用在线文档编辑软件,但在常规电脑上,用户还是更习惯使用本地客户端软件。可以说,在没有差异化功能的前提下,云应用基本上难以依靠性能和速度来取代本地应用。 许多用户喜欢 Google Docs 是因为它的共同创作功能,网络图片存储和简单编辑云应用的优势在于,它的网络分享功能。或许,云计算在个人消费市场首先应该去做的,并非试图替代本地应用,而是提供本地应用所没有的差异化价值。 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在于,云计算在个人消费市场的盈利模式。个人消费市场的特点是,分散性。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将这些细小的利润点集中起来,云计算最大的优势——也是云计算在企业市场功能初步成功的原因——成本优势,根本上也就无从谈起。 但互联网恰是一个免费文化盛行的领域。一方面,用户能够以极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的本地客户端软件,云计算相对于本地应用的成本优势也有荡然无存。另一方面,Google 本身也是互联网的免费文化的塑造者之一,即便能够让用户喜欢上云计算的应用,但要想向用户收费,“别开玩笑了”。 那么,整个个人消费市场的云计算就能完全依靠广告模式支持下去吗? 或许,我们应该关注的不只是技术本身,还有市场如何接受这一技术。 PS:如果分散化的云计算应用难以获得有效的商业模式,一个完整的云操作系统(Cloud OS)会是一个方案吗?或者向 App Store 一样,云计算能够成为硬件产品增值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