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lanrenux.com/?p=200 |
||
我现在在上一门叫做软件体验设计(Software Experience Design)的课。这门课是由Stanford d.school开的。 这个课一个牛逼的地方就在于Hasso Plattner,SAP的cofounder和chairman,从目前来看每节课都会过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当然,d.school就是这哥们冠名的(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看到他每每都让我陷入沉思,什么时候中国这种超牛逼企业的高管也能这么重视用户体验呢? 今天我们照例围成一圈讲用户需求收集(Needfinding),我已经忘记是怎么开始的了,Hasso Plattner突然发飙鸟。“Usability Lab is bad.”他说。“It’s making users lab rats.” 是啊,不要说用户,当我在Google China的可用性实验室里面坐着的时候都觉得不舒服,一个硕大的单面镜,摄像头,录音设备,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电脑,等等。有次一个用户硬是不会输入中文了。 在可用性实验室里面,我们经常关掉其他程序,把我们想测试的软件最大化,把任务规定好流程。而实际上呢?用户可能同时有20个程序在运行,而我们的软件只是一个小窗口;用户可能用到一半,打开浏览器查个资料,接个电话,站起来伸个懒腰,喝口水,回条MSN信息,然后再继续之前的工作。没有人盯着我们,没有人记录我们的一举一动。 作为一个受过多年正规科研训练并且做了一大堆实验的研究僧,我却经常很不愿意相信“研究”和“实验”出来的结果。为什么?当你越了解这个过程,你往往越觉得什么统计显著啊很少有靠谱的,实验设计和引导对实验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最关键的是,当用户被丢进实验室,他就不是自己了。想想科学家还能提高智力呢,何况是来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 相对来说,我更加相信ethnography研究的结果。我相信只有深入到用户的环境(context)中进行观察和访谈,所得到的结果才更加有说服力。观察用户和周围环境的互动而不仅仅是目标软件本身,用户创造的物体(artifact study),用户出乎预料的行为和捷径(workaround),都对用户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SAP的Executive VP今天在课上说:当你合上你的笔记本,准备跟用户结束这次访谈的时候,千万不要关掉你的录音器材,很多时候整个访谈中最重要的insight就是这时候用户一放松说出来的。就跟Big Bang Theory里面那印度哥们对着女人就说不出话来一样,很多人一听到访谈两个字,立马连说都不会话了,在脑子里拼命地自圆其说(sense making),怎么可能有真实的表现呢?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在中国说可用性实验室有害无疑是不切合实际:那么多公司包括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公司还没有呢……某种程度上,可用性实验室是UE在公司资源的一种体现,实验室研究结果,也是说服各种stakeholder的好武器,只是,大家都别太当真就好了,特别是所谓的统计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