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blog.rexsong.com/?p=6080

读书日与阅读

作者:千鸟  |   发布: (编辑)稻草   |   时间:2009-04-29 00:38:48 文字大小:- +

前几天发新书,好多朋友祝贺,我都回答现在出书这种事已经走下神坛了。

搬家整理收拾吓一大跳,三个大储物箱都还装不完书。其实近两年看书很少,绝大部分阅读都放到了网络。但我有收藏旧书的嗜好,经常在网络、外地闲逛采购。

我买书一般不看营销广告,也不看作者的个人名气。我认为书这种东西是越老的越好,尤其那个文学奉为至高无上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字作品与其他不同,不需要与时代前进同步,经过长时间人为淘汰,能留下来的一定是经典。

还有些因为奇奇怪怪的历史原因,比如国内所有马尔克斯的书都是“盗版”,因为老马本人拒绝向中国出售版权。但是他的书太好看了,以至于成群结队的高手去翻译,中国加入国际公约后已经绝版,全部价格飞涨。他那本二十多年前的《百年孤独》差不多都成了《百元孤独》,随便掏出一本来价格都在百元上下,品相好的更是价格奇高。

曾与豆瓣朋友聊天时,关于读书提到个想法“豆瓣应该解决同一本书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本书不同语言的评论聚合问题。”另外个人认为豆瓣读书的资深用户,一定都是爱书之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几本收藏。如果豆瓣能在个人书架上做做文章,再结合二手买卖,定能提高产品粘度。现在豆列能看到用户需求的苗头,但功能太弱,而且这个构架的成长要比孔夫子更健康。

现在“技术类”读物基本可以归为畅销书,第一因为知识更迭快,第二绝大多数作者写技术类书都没花太多心思,第三技术专家写书在表达上比较欠缺。前篇《Web标准和SEO应用实践》书评中我提到对技术类书籍的态度“最好状态是互相切磋,拿自己总结与作者总结对比取长补短。”指望靠阅读来打通任督二脉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洪晃说过一句话相当有道理“知识不消化,等于是脂肪。”

李敖教给年轻人个技巧“书是参考用的,当你需要的时候,立刻可以找到。”并且深入浅出提到了阅读精髓“读书的一个重要窍门就是一目十行或者一目二十行。书一打开就抓到重要的部分,要抓到关键字。”

林语堂曾有文“读书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或为求爵禄;或为做走狗……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

我在网络上阅读的感受,百分之90%的今人思想,无非都是在拾前人牙慧。曾经在探讨原创网志内容时,断言“超过90%的阅读者对内容好坏没有准确判断力。”无知者无畏只是种勇气,但不应该是个理由,所以建议本文观众多阅读。

值国际读书日,与各位爱书之人分享,虽然晚了好几天。

 

更多
打印  |  类别:设计之外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