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landigua.com/a....../archives/457 |
||
我为什么不看好中国版的twitter?这要从twitter为什么会这样红说起。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高人用社会学和哲学的原理,来分析Twitter中人与人的关系、信息之间的架构等等;我觉得,twitter是一个表达观点的轻应用,相对于Blog,能够更即时更方便的来表达自己偶尔拾得的一些观点。 twitter走红的基础有2个,首先是用户有非常强烈的表达观点的意愿,有意愿才能够成规模;其次是所表达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有观点才能有质量,才能够最总形成平台效应。这也是为什么twitter在明星(例如小甜甜布兰妮)和政治领域(例如奥巴马),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因为这两个领域恰恰是最容易产生观点并且观点鲜明的。 而在中国,鲜明的表达观点,不存在大众的需求。中国人是含蓄内敛的,是不齿于过度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对于自己鲜明的观点,更是不会轻易的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去表达出来。中国人更喜欢3-5个人的小聚会,边喝茶,边就某个或某几个话题进行讨论。 我一直很奇怪于,为什么facebook的中国用户并没有那么活跃,twitter用户并没有呈几何级数增长。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很多人的facebook首页和twitter首页,被大量的分享信息占领,并且这些分享者并没有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点了一下分享按钮而已。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使用,我在去年5月就曾担心过Friendfeed的这种分享聚合,会带来用户的非典型沉默,之后又两度表达对Friendfeed为代表的社区聚合应用的担心,这里和这里。分享是有价值的,但是大量的分享,反而加重了信息的过载,所以非常有必要在分享的同时加一段个人的评论,这样才能让整个分享变的真正的有血有肉。试想,大量的好友在分享同一篇文章,并同时被push到自己的浏览器上,在信息已经过载的今天,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前段时间,在冒泡(一个形似但神不似twitter的新应用)里和创始人进行过讨论,建议强制分享者对分享的内容至少进行简单的评论;这个想法当然有点极端了,只是想表达对于分享的一种无奈。事实上,我认为,分享已经损害了facebook(至少大部分中国用户),friendfeed(前段时间FF表示要开始做即时聊天),也在开始损害twitter(你也应该看到过一条信息被几十个twitter好友同时分享的局面吧?)。 并不是这种表达观点的轻应用在中国没有前途,我只是认为twitter模式在中国没有前途;恰恰相反,我觉得如果能够解决在互联网上实现模拟小型聚会,将会是在中国类似于twitter应用的一种堪称杀手级的应用。当然,这个体系会是多维度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信息分发的逻辑十分复杂。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想到一种非常好的信息分发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