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piglili.blogbus.co......40059873.html |
||
不久前曾撰文讨论眼动仪的女子弓虽之谜。前文主要讨论眼动研究的类型与研究设计,经过月余的熟悉、实践和培训,今以入门级菜鸟的经验,试论眼动数据的分析。内容如下:
1. 眼动研究类型:几点补充 前文将眼动研究分为描述性与实验性两种,其实也可理解为定性与定量的区别。如何命名两者的区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理解,前者是为了识别问题(表象)从而改进,而后者在于确立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其成因(本质)。 在T家的宣传资料中有这样一个比喻:眼动可以是蛋糕奶油裱花上的糖果碎屑(sprinkle on the icing),可以是蛋糕的奶油裱花(icing on the cake),也可以是蛋糕本身(图1)。即,它可以作为最表面的辅助性描述(直观地展现人的行为),也可以作为最核心的因果揭示(探讨具有普遍性的行为模式、导致行为的因素)。 理解基本的区别,是正确设计研究和分析研究数据的重要前提。 2. 样本之谜:到底需要几个用户? 决定样本大小的最根本因素在于研究类型。
前三个因素基于学术严谨性(对信度、效度的考虑),后两个因素则从企业的考虑角度出发,尤为值得注意。如果参考眼动研究结果做出的决策,有可能影响极大,则样本越大越保险。但如果风险较小,保证基本的底线也许已足够。 对于定性研究,它的结果固然不能用于推导行为是否有共性,但只要能揭示问题,可以认为,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的眼动数据也是有用的。
这也许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不就浪费个眼神嘛。但举该例是为了说明,小样本同样能帮助发现问题,从而快速指导设计的改善:将两句话合二为一,“去淘宝首页体验购物乐趣”。 总而言之,对定量研究来说,目的往往在于普遍化。对定性研究来说,发现问题是关键,而眼动的确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发现问题,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3. 数据分析:诠释与过度诠释 眼动研究一大难点在于,如何处理貌似丰富却陷阱重重的数据。丰富是指,有多种多样直观的结果可视化方式;陷阱在于,每种可视化方式在不同的设定下都可能引起误导。对研究者来讲,在分析时或应重点把握两点:勿过度诠释,勿只依赖眼动数据! 勿过度诠释含义有二:
勿只依赖眼动数据是指,应充分结合访谈之类的主观用户反馈、设计经验准则等进行分析。眼动数据分析一大危险在于,那些美丽的热度图、柱状图很容易勾起臆测。如果没有同时收集用户的诠释,一不小心就变成研究员的YY了。同样地,一旦钻进了数据的迷瘴,会忘记其实还有其他分析的利器。 4. 眼动数据:利与弊 眼动结果作为一种直观的用户体验呈现,有无数案例说明其利。图2的例子就充分表明了眼动特有的价值所在:普通可用性测试很难识别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