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可以促使用户发生从众行为,从而达到网站用户引导的目的呢,这里不妨做一下社会心理学层面的简单类比。
从众行为观点一:
群体行为的规模影响受众的从众行为。当同一行为的群体规模在3-5人时比只有1-2人更容易引发从众行为。
类比解读:
六一前夕,当我看到1个校工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小时候的照片,我觉得TA很可爱;当我看到第2个校工也更换了小时候的照片,我想起原来是六一要到了;当我看到第3个同样的行为,我想让我们重回单纯的岁月,很温馨;当我看到第4个。。。哦,好了,我也要换上,大家一起过六一!
从众行为观点二:
当有人破坏了群体的一致性,那么将导致受众的从众行为比例急剧下降。一个实验表明,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从众行为降低了75%
类比解读:
这其实就是互联网社区的“破窗理论”,当一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用户行为发生后,哪怕只是很个别的现象,那么它也会打破群体的一致性,造成用户引导的强大障碍。而我们发现,在techweb、donews这样的论坛中,明眼人的一句话,往往就可以挫败枪手们的长篇大论,也是同一个道理
从众行为观点三:
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则在群体中的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类比解读:
从校内网滚雪球的案例来看,这个理论很容易理解。现在我想说的是,也许我们需要思考:白领的群体凝聚力是否要低于大学生,白领间是否有另一种更强有力的凝聚力表现形式,开心网的用户引导和校内网将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另一方面,从无线用户来讲,低端人群、打工仔、军人,他们的群体凝聚力又体现在哪里,我们需要如何引导及调动?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众行为观点四:
群体社会地位越高,它对受众的从众影响就越强烈
类比解读:
这也就是互联网行业里常说的意见领袖。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不同网站产品的目标用户的意见领袖,代言人、学生会社团、互联网从业者。。。最近ChinaRen新推出的“中国人幼儿园”产品,与数家幼儿园及教师进行合作,通过院方向幼儿家长推荐“中国人幼儿园”并引导大家在上边交流,我想也是基于这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