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hi.baidu.com/ucdli......c9fc7af3.html |
||
|
今天早上上校内网时,突然想起要给自己的帐号设置一点隐私,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看到我的信息!(其实也没必要,我又不 是帅哥,又不会有人骚扰我,只是突发奇想),当我打开“隐私设置”的时候,却发现校内网与其它网站的明显不同。如图,在选项的右边有一个小小的横杆,一段 实一段虚:
无疑,这个图形非常吸引我,第一反应就是拿起鼠标去点它,却发现它是不可以操作的!此时,我马上明白了,这只是表示信息设置的隐私度的程度而已,我试着把选项设置为不同的隐私等级,果然右边的图形出现不同的变化:
![]() 可是,这样的设计好吗?个人认为,用这样的图形显示隐私的设置程度,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首先,这个图形的显示,对于用户来说,它的提示意义并不大。细小的一根线,如果不看左边的文字,根本不知道这根线在表达什么。 相比于文字信息,图形化显示信息更易于让用户接受,比如我们常见的密码的安全程度的设置(下图为设置密码时显示的五种不同状态): (原始状态)
从以上四幅图可以看出, 图形化的信息显示,通过不同长度、色彩,让用户一目了然地看出密码的安全强度,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个设计细节。(我为了截上面四张图,上了百度、 sohu等几大网站,都没发现这样的设计)而且省去了常见的关于密码如何设置的长文字说明,甚至如下图,还要做一个超链接:
可是,如果一个设计得不好的图形化信息,会让用户不知所措,晕头转向。就像一开始说到的校内的那一条细线,用户一眼看上去不知道它在表示什么,甚至像我这样,会去拿鼠标操作它。那么如何改进校内的那个“细线”设计呢? 1、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所有的“细线”去掉。如果把它去掉,用户就会在第一时间把精力投在选项上,不会受其影响,完全可以达到设置隐私的目的。但是校内 既然设置了这个信息,总是要给用户表达一些东西,在我看来,它要表示的就是当前用户设置的隐私度占整个隐私度的比例。 2、如果校内要保留这个设置,那就必须要改进它。最简单的改进就像上面提到的密码安全程度的显示,用不同的长度、色彩来表示不同的程度。最主要的,是要把那条“细线”放粗些。既然要显示,那就明确地显示给用户吧,干嘛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 3、从信息的设置角度来看,校内其实真的没必要显示那第一条“细线”,因为每个选项的下拉表足以让用户明白隐私度的设置:
从上图来看,可供选择的项并没有几个,而且在用户的潜意识中,完全能够明白这几个选项所代表的隐私程度。如果校内非要设置这么一个选项,倒不如把这个“细线”做成直接可以操作的设置条(将选项与图形条合二为一):
如上图,每个凸出的蓝色的竖条代表不同的隐私度级别,鼠标触上去后在竖条下方显示可见度的文字提示,鼠标点击后,蓝色条变长(或变短),通过蓝色(或别的 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隐私等级)的长度来显示不同的稳私度级别。这样,把隐私度选项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来,浅显易懂,非常方便。当然,在UI设计 上,肯定有更多的表现方式,上图只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而随便画了一个!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在这方面再贡献自己的几个方案!
其次,校内的这个设置,让我想起很多优秀的图形化信息显示的例 子。最“简单”的,比如苹果系统的垃圾筒的设计,完全依照现实生活中的垃圾筒而设计,让用户对它的功能一目了然。类似的还有windows的“我的电脑 ”,简洁易懂。当然,现在的很多手机中的功能表,以及各种软件的图标,都是非常精典的例子。 最近看到的,最让我感到新奇的的google在线音乐的播放器中的“音量设置”按钮。如图:
最后,想起了以前转贴过的一篇文章,魔术墨水——信息化软件和图形界面,里面详细介绍了信息图形化显示的方法和实例,有时间重新温故一下,“温故而知新”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