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hi-id.com/?p=2415

iDESIGN简报第3期

作者:Hi-iD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09-07-12 02:08:14 文字大小:- +

break the boundary idesign 3

封面:
突破界线

从事设计,尤其会感到各种界线的存在,有些来自外界的,有些是自己划定;有些需要突破,有些需要遵守;有些看得见,有些意识不到;有些看得见但触摸不到,有些意识得到但看不见……所以有时会觉得自己像一条自由的金鱼,有时则像四肢紧缚的奴隶。

能不能意识到界线的存在决定于觉察能力。比较童年时期和成年时期,会发现身高的变化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界线意识,比如重新穿越一个桥洞,而更多是成长带来的变化,无论是外界或者自身都会不断增加各种界线。设计中也是如此,表面上看,在初学之时天马行空而如今蹑手蹑脚,但比较起施展手脚的场所,前者像一个鱼缸,后者像一个池塘。当只能看到一面,则最多只能发现一道墙,当有能力看到四面八方,就能看到四面八方的墙。

突破还是不突破一道界线决定于辨别和决策力。并不是所有界线都能突破也并不是所有界线都可以或值得突破,或许在青春期我们会觉得突破一道道界线是浪漫的,哪怕撞的头破血流一无所获,因为此时的追求就在于突破的本身。难道就如那句名言所说?“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实际上,在你有能力看到四面八方都有界线的存在的时候,作出选择是必须的,如何作出选择就在于对未来的预计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程度。

能还是不能突破决定于执行能力。

但,有一些界线就像一道透明的墙,不作努力是看不到的,甚至在反反复复的碰壁之后,依然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看不到怎么办?

“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凸!

这句话就是那一道透明墙的咒语,我们看不见并不是因为它处于我们的盲区,而是某种主观上的潜意识下的命令,但自己回避这种主观上的潜意识,我们只能可笑的一次又一次的碰壁撞墙,除非放弃或掉头。

“可能不行吧。”“应该不可以。”“这样离题了吧。”“如此就行了。”“差不多就可以了。”“我能接受了。”……在设计中,就是回避“我”,虽然说是创造性活动,但是这种有限的创造性看起来就像一只机械臂,即使事先训练如何好,在实际的项目中还是按程序来。即使有思考、有想法,也是从那一堆自己灌自己的信息中,罗列着抽出一条,虽然看起来像自己的,但这个“我”只不过是一个他者的代言人。

更糟糕的是,有一个人说了“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然后自己就对自己说“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还要糟糕的是,在自己还未告诫自己时,就已经先自己塑造一个人在对自己发号施令。

不能理解一些致力于搞“中国设计”的人,对当今的中国人不闻不问而去钻故纸堆,遗憾的是这其中有出于真心的,最遗憾的是在这出于真心的人中有人是因为怕被沾染,被什么沾染,两个字,叫“政治”。

《iDESIGN 3》


xiao qing xin

show me the PRODUCT!

前一期一样,本周 iDESIGN 上讨论最热烈的帖子,我们已经在 [ i D 公 社 ] 上转贴了。

品牌尤其是设计师自创品牌将是一个热门话题,到现在不管大大小小,我们也见到过一些了,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 iDESIGN 讨论,这里也不重复张贴了。


Jonathan Ive

Jonathan Ive 关于 Apple 成功的关键

这是来自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整理自 Jonathan Ive 在 RCA 活动上的一些发言,我们在第2期已经提到过一些,但商业周刊这篇文章讲到的一些并没有与前面的有重复,所以值得一看。

“Apple 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为市场设计开发带来好的产品。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果是人们会喜欢它们,而另一个结果是我们会赚钱,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不想带来一款只是不同的产品,“不同”和“新”是很容易的,但是真正做更好是非常困难的。”(相关阅读:其中之一和其中唯一

Ive 小心地不指明地批评了一些公司只在乎“新”而不是“更好”,推出产品只是为了生存,而化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去开发这个“新”产品是错误的。

Ive 也不赞同那种制度化手册化的“设计或创造力驱动”公司文化,“如果你将它制度化,只能追着自己的尾巴绕圈圈”。

什么是 Ive 在面试的时候认为Apple设计师应具有的东西?信念、激情、追求完美。 Ive 说到在面试一些想加入Apple的设计师时,通常对话是这样的:“这是我的设计,这是它生产后最终的样子,这是垃圾,不是吗?但这与我无关。”, Ive 对这个大为厌恶,认为设计师必须清楚设计不只是工作室和画板,设计师需要全程投入,从概念到货架以及更远。……总结起来就是:No Excuse! (永不妥协)

这些话并不是语出惊人,或者是很平常的话,或许我们自己也能说出类似的,关键是做,通过阅读不断强化这些自己认可的道理也是“做”之一。


clock draw by self

让用户自己设计的钟

这是上周 iDESIGN 点击“喜欢”人数最多的设计,来自 WoodstockClocks 的一个钟,钟只有指针,而让用户自己来画钟的样子,而且可以不断更新,或许有人设计或者想过类似的点子。为什么喜欢这个设计的人最多,如果不去考虑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人们在浏览信息的时候并不花很多精力,能最先打动人的就是最受欢迎的(实际上购买的过程也类似),其中有什么东西可以获取启发的呢?我在 Show me the PRODUCT! 对品牌的讨论中也提到了这个设计,在我们设计过程中,往往会追求设计的深度(或者如第二期一篇短文中提到的“纵深度”)而忽略了产品本身,人们需要的是产品以及可以通过这个产品流露或传达出的“纵深度”,而不是将产品当作一个酒瓶,里面盛着“文化苦水”。


Brand Recognition

Greg Lamarche 的 Brand Recognition

Greg Lamarche 的平贴作品,他有着涂鸦的功底。but does it float 的介绍标题使用的一句话我很喜欢:“The only real valuable thing is intuition”,直觉是唯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直觉怎么来,其中主要就和骑自行车一样是一种经验,通过不断的训练,所以没事多画画

另外推荐一个网站,关于书籍设计的:The Book Cover Archive


Bridge House

Bridge House,Max Pritchard Architect 设计的廊桥屋

这个私人房子建于一条小渠之上,因为业主的地块横跨了这条沟,为了不破坏那一处景观,将房子架起,并使用预制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两对钢架桥墩托起狭长型的房子,横跨于沟渠的两端。房子的细节包括桥墩都做的很纤细漂亮,更多的图片见


Private Library Writing Studio

Andrew Berman Architect 设计的一个私人图书馆和写作工作室

首先被这个狭小的大门所吸引,室内虽然也和外部使用了相同的几何语言,但是比起有点“出奇”的外表来说,室内的吸引力更富亲和。更多图片和介绍可以见这

参与分享,欢迎来到 iDESIGN

更多
打印  |  类别:视觉设计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