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ucdchina.com/l......ytous/?p=1517 |
||
有位朋友专门加了我的IM,咨询关于“什么是跨媒体设计师”的问题,我猜测我的这个自身定位给不少朋友带来了困扰,可能大部分的人并不清楚这个“跨媒体”的具体含义,但是碍于面子也不好意思问,因此我非常欣赏这位提问的朋友,而我也应该有问必答。 媒体,大家很好理解,无非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无线网(手机),各种平面和数字的媒介渠道,但是作为“跨媒体”设计师不单单指参与到这些媒体内容的创作中,还包括设计师本人的设计概念,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基本上这个词并非我生造的,我们早就开始听到“跨界创作”的概念了,从技术手段上,这两个概念有相通之处。 1. 跨媒体设计师的成分 首先,跨媒体设计师的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我本身是学传媒出身,主要学习新闻采编,稿件,录播技术,演讲,广告,报纸编辑,摄影等,出校门后从事过广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也帮人解决过系统问题,组装过局域网,期间搞了些报纸,给一些二流青年文学杂志投过稿,考了个MCSE的微软认证…… 基本上这个背景就具备了“跨媒体”的含义。当然,我不能说设计院校毕业的,正经人家学设计的就不能算“跨媒体”,这和日后的创作领域的广度有关系。就我知道的很多国内的顶尖设计师中,背景彪悍的也不少,有学营养学的,有学物理的,有学数学的,当然,也有为了创业辍学的。 其次,在我这几年时间创作的作品部分,包含但不仅限于:平面海报,书籍包装,网页视觉设计,网页制作,软件界面,手机界面,MP4界面,标志设计,T恤图案设计,玩具设计,汽车涂装设计,视频剪辑,FLASH动画,字体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研究,书籍出版,主题演讲,组织设计行业活动,设计采访……关于部分作品的展示可以在这里看到: http://www.flickr.com/photos/lytous/sets/ 在作品的量上,有一定的积累也是一个认定身份的关键,你不能说你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偶然设计了一个网页,你就算“跨媒体”了,那样在学术立场也站不住脚。 最后,是从事创作的领域需要丰富(目前我还有更多空间需要涉猎),我不会排斥任何有可能参与创新的项目或者途径,在做手机UI的同时,为齐秦设计官方网站,并到北京实地考察演唱会,见面交流设计意图;为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设计室内装修方案;在做电子商务的同时,签约TOY2R做奥运纪念版的QEE;在组建管理UI团队的同时,汇集自身设计经验和教训编辑成书 — 这不但需要设计师面对设计挑战时有踩不死,打不怕的硬朗作风,也需要一些运气。也许这是一种“创作过动儿”的表现,也许是某些人的精力就是无比旺盛,也许是我不知道闲下来该干嘛,不过最后肯定的是,这些“跨媒体”的尝试和经验确实为个人的设计观念突破做了重要的埋伏。 2. 确定“跨媒体”的性质 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是衡量“跨媒体”的首要因素,设计师的天性决定了这个人不可能安于现状,而其中的某些人特别亢奋,在针对相同的事件,相同的项目,相同的客户,部分设计师总能语出惊人,技惊四座,这应该是一种天分,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先天+后天的长期培养和锻炼,这个教不了,需要耐性和瞬间爆发力; 多种知识的交叉是作为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必然储备,我相信大多数设计师认同“只谈设计的设计师无法成为真正的优秀设计师”,是的,设计是一个开放与平和的概念(我最近怎么老爱说这句话呢,我是不是老了, MD),参与到设计的本身,和思考设计的动机,都是从周围的生活,人,事,物来出发,你的东西“灵不灵”看的是视觉表象下的,催人尿下的功力,这个功力在初期需要坚实的知识背景,跨领域的文化基础,所以,设计师一定要多看书,多写字,不要沉迷于玩图片。 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会让你的设计更贴近用户,无论你的电脑配置多牛B,你也不应该忘记笔墨纸砚这些基本的创作工具,对材料,色彩,物质,光影,符号,物理,历史,政治等的关注和研究,都可以成为你表达的素材,数码设计确实让设计的门槛降低了,让更多的人容易参与到创作中来,但是数码本身是容易让人“机械化”的,一个纯粹机械化的思维方式会让你的设计缺乏感人的力量。 多种软件的流程化配合是提高创作效率的途径,既然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使用设计软件产出作品的,我应该说说软件的问题,当前这个社会对于设计的需求量之大,是我们以前难以想象的,所以高效率创作也被加入了设计师的职业要求中,更多的学习各种软件,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优劣,可以提高你对于这些创作工具的认识,在一些新的软件使用过程中,你还能发现不同以往的创作思路,从新的未知的领域中学习到有用的部分也是“跨媒体”思维的重要核心。 3. 关于“跨媒体”的误解 “跨媒体”的概念中,不但有“广”的含义也有“高”的含义,跨领域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尝试,跨过新领域的障碍和瓶颈,获得全新的设计思考能力,是“跨媒体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要求。 这不等同于不务正业或者三心二意,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过我:“其实你着重做好UI这块就很好了,搞太多方面的设计会不会浪费时间啊,把自己搞得像万金油”。其实他这个话在国内的设计圈还是很有市场的,我们的大多数设计师还是畏首畏尾,低调谨慎的,这和我们受到的落后教育有关。 我们的旧文化中一直倡导的是“对号入座”的价值观,这是一种单调的思维和叙事情结,就好像医生一定只能救人,律师只能替好人说话,消防员只能救火,标签式的人格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电视台主持人帮人主持婚礼有人说不务正业,电影演员写本书有人说不务正业,学生玩个游戏也有人说不务正业,教授去央视开个《百家讲坛》还是有人说不务正业…… 做人切记不要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思维模式生活,那样双方都很累,针对不同的观念,选择,作为,我们用更包容的心态去接受会显得更有风度,说句大实话,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不允许别人来做了么? “跨媒体”不是玩票,不是一锤子买卖,敢这么称谓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净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的朋友们,请站在设计圈的整体利益考量,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跨媒体设计师”来繁荣市场,树立一个行业标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