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在twitter新首页上线之前,twitter内部资料泄露。其中有一份资料谈到公司内部策略会上,他们自己定位twitter是“地球的脉搏”。
这句话震撼了我。我一直认为自己稍具大局观,无论是自己做站还是研究别人的网站,但和“地球的脉搏”这句话比较起来,我才知道自己所谓“大局观”,是多么
微不足道。做网站,一定要脚踏实地,但同时也要抬头看天。无论google、facebook还是twitter,他们的视野都是立足于人类的基本困境,
而试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而国内互联网从业人员的视野和他们比较起来,无疑是“地上爬的”看着“天上飞的”。尤其不能自我原谅的是,国内互联网起步并不
晚,了解信息并不慢,但我们和国外互联网的创新差距,在不断扩大。
实时搜索:与facebook创新出了挑战google的模式类似,twitter之所以有力,在于它同样创造出一种“抗衡”google的模式,“实时”。
如同高手下棋,只有等他落子之后,你才恍然大悟。我很早就想过几乎完全类似的产品形态。同时,我相信国内肯定还有业界朋友也有类似思路。但是至少就我而
言,我当时只是考虑blog发布的方便性,而从未考虑“实时”。就好像一层窗户纸,twitter率先捅破“实时”,这一下立意就比我强了太多太多。先不
说资源不同,单单这种立意的高低,就注定了我只是想到了一个稍微有趣的产品设计,而twitter做出了一个伟大的产品。
贾君鹏:关
于贾君鹏事件原因,国内很多认真的研究,很多浮躁的炒作,但没有一篇说到关键点。贾君鹏事件其实说明的是“群”的力量。并且由之衍生,揭示了中国
web2.0和国外web2.0的根本不同——在国外web2.0是首先有“我”,主体性,才会有“交互”,主体间性;而国内web2.0根本无须有
“我”。这深刻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其实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的社会。国内web2.0网站之所以如此艰难,在于都在学习国外web2.0网站,试图建构“我”
为起点,殊不知,无须有“我”,只须有“群”。
群:群的形态是多样化的,不是说开个qq群,网站设计一个小组频道这样才算
真的“群”。这些是“群”,但只是其中的某几种。“群”的概念其实扩展。比如:twitter的一个用户和他的follow,这就构建了一个
“群”;facebook上的一个用户,和他的“老朋友”,这就构建了一个“群”。我发现,fb,twitter,校内,开心001,魔兽,yy语音,他
们虽然有不同的服务内容,但他们异质同构的:“群”。
驾驭群体智慧:蒂姆·奥莱利总结web2.0是“如何驾驭群体智
慧”。经过了四年的探索实践,我才初步领悟而入门——“群”。这主要包括下面三个问题:1,如何快速建构“群”;2,“群”内部如何聚合黏着;3,“群”
和“群”之间如何高效传播。我们以twitter举例,它是这样解决3个问题的:1,邮件列表拉来自己的老朋友,快速形成“群”;2,“我”的不断发言,
黏住群成员(follow我的人);3,“转发”机制,使得信息在“群”和“群”之间快速传播。。。。。。更进一步分析,在上述3个问题
中,twitter解决得最好的是第3个方面。
圈网你我他:圈网就是专门做“群”的啊,为什么没有大发展起来呢?这是一个
非常有趣的问题。圈网的逻辑是大家都有各种喜好,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等等,那么我们设置一个“群”,聚合这些不同偏好的人群,不是很好吗?这种思路,很多
做站的朋友都有。比如做老乡网站的,做销售人士网站的,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些逻辑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现实“群”,恰恰不能有效解决上述网络“群”
的第2个问题:“群”内部如何互动聚合粘着?这就是网络“群”和现实“群”的重大差异!
惯性生存:现在很多国内sns网站的路子,基本都走偏了(除了校内)。他们目前还在发展,是因为有资金不断打“强心针”,而不是用户需求的力量。没有真实、巨大的用户需求支持,这些网站会逐渐非主流化,只能依靠既有用户惯性生存。
机会:国内互联网正在真正开始web2.0重构,这几年会是非常好的机会。可惜,国内投资界对这些大机会,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