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ucdchina.com/angela/?p=90 |
||
SNS真是泛滥成灾了,只要是个网站,不搞个社会化网络都不好意思出门见同行。前段时间发现网易在推销各种类似于抢车位、朋友印象之类的组件,然后 又得知我已经被QQ好友偷偷地买卖了好几轮,现在身价暴涨(我在开心网的身价更高,但你们现在找不到我了,我已注销账号好多年……),确实让人很无语。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是有各种各样的圈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希望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给所有认识的人看,更何况,人际关系链条中,还有可能牵扯出不认识的、甚至不希望对方发现的人来呢。 就常用的IM而言,MSN供工作沟通用,联系人多是同事和领导,有工作方面的牢骚我肯定不会用它来发泄,而一旦我离开某个公司,联系人名录又会多一 堆沉默的、陌生的熟人;Google承载了我的Geek生活,联系人多是素昧平生的同行,个人生活……我看还是少展现为妙;QQ多是故交,他们总问我IT 民工是什么意思,对神奇的互联网世界充满了敬畏,所以我也不大可能跟他们分享我的工作心得。 即使是一个真实的人际社会,个人的身份也是随环境在不断变化的。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看到你打牌耍赖的样子,你也一定不想在牌友面前还正襟危坐(那该多扫兴啊),因此你去打牌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不要带上孩子。在网络社会也是同样。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途径,让我能分享关于自己的一切,但我不想让陌生人知道太多我的个人生活,我也不想跟家人说太多枯燥的工作内容,我更不 想让我的领导知道我请了病假其实是在家睡觉,可有时候有些信息,我又希望低调地让某些人知道(比如我可以跟同学得瑟,我请了病假其实是在家睡觉),所以我 需要多个圈子,有选择性的分享,以保证有效地传达,换取最大的满足感。 所以呢,你提供的服务,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想聚集了什么样的用户,他们分享的是哪些信息,搞清楚这些很重要。把这些弄明白,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你的用 户不去抢车位,为什么别人要把转贴文章做得那么容易。不是你技术不过硬,也不是你交互不够强,而是你的用户压根就不那么想。如果你的用户不这么想,你就算 短期内通过种种运营手段给用户打了鸡血,药劲过后,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鉴于以上原因,此文分别发布3处,各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