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5gme.com/space......id-76601.html |
||
Twitter一直在变。最初Twitter只是一个定位于新式手机服务的简单产品,短信更新是它 着重强调的功能。但当创始团队将Twitter展示给Blogger的产品经理Jason Goldman看的时候,Goldman称Twitter是“现在时的blogging”。 Twitter于2006年3月上线,那时这个服务还不叫Twitter,而是全辅音字母的twttr.com。同年7月,他们买回了 twitter.com域名,8月全面切换到新域名。从此,Twitter逐渐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热门单词。从twttr到twitter,算是 Twitter的第一次变形。至少,当它开始被关注、被传播的时候,不会因为一个拗口的名字而遭受不必要的阻碍。 Twitter的第二次变形,是2007年他们果断去掉了“Friends”这层关系,只保留follow与被follow的单纯关系。社交网站和 社交媒体的兴起,导致朋友/好友被极度滥用,Twitter在创办之初也未能免俗。但2007年,Twitter已经清醒地意识到friends与 followers并存的错误。拿掉Friends,简化用户关系,大大减少了用户做选择的困惑,也让Twitter从一个局限于私人关系的简单社交应 用,变成一个更开阔的媒体。follow就是订阅,这和你订一份报纸并无二致。不同之处在于,过去你可能只能订阅报纸,现在你可以订阅你真正的好友,以及 任何你关注的消息源。在这里,好友与否,不是必选项。 其实,Twitter的模式并不算新东西,Facebook早就有个人状态更新,但这种状态更新成不了Twitter,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 一,Facebook的个人状态是封闭的,只有相互确认过的好友才能看到,所以它仅仅是朋友间交往的一种简易工具,而无法成为一个公开的广播式媒体,IM 上的个人状态与此类似,这种状态式的信息,再传播的便捷性和可能性都很低;其二,Facebook网站结构是封闭的,你无法通过搜索用户状态来追踪热点事 件。由此你就可以发现Twitter简单的follow关系,以及开放式结构的价值。 Twitter的第三次变形,是2008年将@username纳入官方支持,并且取消了public timeline。@username这种用法,完全是来自用户自发,当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纳了@username的用法,Twitter官方从善如流,将 其转正。其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用户间的连接性大大增强。Twitter作为一个完全基于用户个体的媒体,用户间的连接性决定了媒体内部联系的密度。 Twitter的价值永远不在任何一个单一个体,而是无数个体所形成的这个媒体。 而取消public timeline,则完全是拿掉了一块鸡肋。public timeline原本只是作为帮助新用户理解Twitter的一个实际演示,其本身并无更多的意义。随着Twitter的用户数量已达几千万之 巨,public timeline更加成为一团呱噪。而Twitter对Summize的收购,将实时搜索带到Twitter,这让public timeline连鸡肋的价值都没有了。 Twitter的第四次变形,是不久前的首页改版。那个在首页挂了好几年的“What are you doing?”被拿掉了,代之以“Share and discover what's happening right now, anywhere in the world.”这个更能反应Twitter本质的表述,地球的脉搏已经呈现出它的雏形。 其实“What are you doing?”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语,很多用户正是被这句话误导,在他们的第一条tweet中敲入了“在吃饭”、“在上网”之类“无意义的喃喃自语”,据说这类信息占了Twitter全部信息的40%,证明这句话的误导有多严重。尽管这些“无意义的喃喃自语”并非全然无意义的,但大多数用户还是会发现,他并不真的需要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正在做什么。 也许有一天,“What are you doing?”会被替换成“What happened?”,谁知道呢。不过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已经在Twitter流行很久的Retweet功能,被纳入Twitter官方支持。这虽然算 不上一次重要的变形,但它反映了Twitter一贯的依据用户行为来调整自身发展和定位的策略,而且,Retweet已经成为一个放大器,它具有将微弱但 重要的消息、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放大的能力。对一个媒体来说,发布、接收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大量的处于中间层的传播者的支持,其传播效率和传播广 度肯定会大打折扣。 Twitter成立至今,不过短短三年多时间,看起来顺风顺水,每一步都踩到了点上。可能Twitter的运气确实很好,但我想,它之所以能够一次 次地变形,不断调整自己、顺应大势,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它的整个架构设计强调简单、简洁,从而保持轻灵。这种思路跟Facebook按照一张无比复杂的图 纸(social graph),去构建一座宏伟大厦的思路完全不同。Twitter的方式,非常适合小团队,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善于倾听,懂得舍弃,敢于开放。 当浪潮涌来的时候,他们可以从容地踏浪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