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一直挺反感 taobao 的。因为到处都是广告,而且是很恶劣的弹出式。最近一年,发现有些东西还真得在 taobao 买,也就慢慢接受了。其实不是一开始如我印象般的差。
最近有个疑惑:为什么 taobao 的首页导航,购物车,收藏夹等等在左上很明显。而"我的淘宝"在不对称的右侧广告条下。每次都多花 5 秒以上定位。
把广告条插在导航条的中间,真有创意啊。
好吧,好几次都没能顺利找到我想找的入口。我承认跟我的使用习惯有关。
如果没啥事,我一定不会首先想到要登录系统。因为“登录” 只是一个过程,不是我的目的。
往往我去 taobao 首页,只是想看看我买的东西店家发货没有。至于买东西,有一半机会是从 google 搜索来,直接奔入商品的页面的。
这个时候,查询是我的目的。经过一次经验,我知道我要找的是一个叫 “我的淘宝" 的入口。然后,如果我能顺利通过这个入口,系统需要让我认证身份的话,自然会有登录界面来询问我。
有好几次,我在寻找 "我的淘宝" 时遇到了困难。假设首页干净到只有 ”登录“ 选项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先选择登录这个唯一入口。可是在页面的右上方,又有诸如”购物车“,“收藏夹” 这些导航栏。下意识我觉得,我应该会在首页找到我需要的链接的。(事实上它也存在)
我的另一个疑惑是,某些情况下,推迟身份认证的时机有必要么?既然最终确定买东西必须有身份认证。那么“购物车"的链接和"登录"同时存在于首页有 必要么?如果我还是匿名状态,而且一直在选购商品,我没有多少可能总是从首页进入购物流程。正如去逛超市,我不会买每件东西时都从大门口走。(虽然很多东 西我从大门口开始走,可以更明确的定位货架)所以,我几乎不会有从首页查看”购物车"的需求。
如果我昨天选的商品,今天才下单(这样会在今天重新打开 taobao 的首页),那么我一般会选择先收藏,而不是暂时放在购物车里。这不符合一般消费习惯。而且太长时间过后,很难确保要买的东西还处于当初看它的状态。这个时 候,首先登录,继续昨天的流程才是最自然的想法。
闲话这么多,是我知道这篇一定会被 taobao 的兄弟看到,说不定会有点效果。
当然我也知道,对于大网站,大公司,修改一点东西是多么的难,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开发人员,设计人员意识不到问题。
还有,阿里作为一个大公司整体,不会缺那几个广告位的钱。但是把事情分摊到更下的部门,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如 taobao 的搜索,不客气的说,那是真的做的很滥。但偏偏要自己做。我相信如果有接口,google 和 baidu 甚至 youdao 都会做的更好。但我也很明白,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这次想买支笔,去 taobao 搜到下了单,但是卖家居然过了一周还没发货,郁闷。
什么笔呢?就是那个老笑话里说的那支。
“美国航天部门首次准备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但他们很快接到报告,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用圆珠笔、钢笔根本写不出字来。于是,他们用了10年时间,花费 120亿美圆,科学家们终于发明了一种新型圆珠笔。这种笔适用于失重状态、身体倒立、水中、任何平面物体,甚至在摄氏零下300度也能书写流利。 而俄罗斯人在太空中一直使用铅笔。”
我倒真想看看是啥笔,就订了一支玩玩。
关于这个笑话,真正好笑的是编这个笑话的人,可以参考这篇网文: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宇航员与铅笔
其实还有另一个关于电风扇吹香皂盒的段子,也是流传甚广。甚至于半年前,连丁磊都从 popo 上转给我看。正巧我老爸也是学自动化出身的,对此深不以为然。上次我在网上跟他聊天谈起这个,他扔了个帖子给我。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灵机一动就能解决的难题。如果人们在某个问题上肯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他们一定不是傻子,至少不会比那些一拍脑袋就觉得自己能搞定的人傻。
小的时候,我记得有次家里吃饭,不知道是什么话题说起 “点子大王” 何阳,我爸那是一脸的不屑。当时年纪小,不是很能理解。没过两年,那家伙似乎因为诈骗被关起来了。
本以为这些也就是骗骗小孩子,慢慢发现,其实成年人也挺容易被蒙的。:D
就和赌博或是投机中国股市一样。明明经过概率计算,知道自己多半(甚至是在概率意义上的肯定)会获得负收益。但却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运气好/更聪明/更有能力…… 从而赚到钱。有时候成年人连小孩子都不如呢,小孩子起码知道自己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