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oplatform.org/archives/89

开放平台,我们还很有距离

作者:tanchenhui  |   发布: (编辑)kent.zhu   |   时间:2009-10-26 19:12:35 文字大小:- +

1022日参加CSDN举行的SD大会,在晚上有一个开放平台专题,胡延平老师和黄冬老师作为嘉宾参加了本环节的讨论。出一些开发者外,华为、腾讯等企业也有同学参与。主要是互动讨论的形式,在讨论中我自己也得到不少的收益。

开放平台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圈子关注的事情,这个概念本身并未能有统一的认识,而我们这个小圈子讨论最多的还是类似于Facebook这样的SNS的开放。但从整个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其实有更多层次。黄冬谈到的四个层次的开放值得思考。我记得不是太清楚(惭愧,忙于串话题,等下次再好好讨教下),大致记得有以下一些:

1、  从互联网诞生来看,是基于开放的协议(比如TCP/IP协议),没有这个开放的协议就没有开放的互联网,这个网也就谈不上互联网;

2、  从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来看,硬件设备的一定程度的接口的开放,使得有相对平等的设备的接入,也是基于标准的统一和开放才能够实现;

3、  更上一层来看,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的开放带来繁荣的各种应用;

4、  facebook为代表的数据的开放代表了一种新的开放趋势,使得数据的关联、重组、可携带等特性发生了新的飞跃。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其蓬勃的发展体现了阿里的口号——“开放、协同、繁荣”,只有开放才能带来一大批的协作者,从而带来了整个产业的繁荣。

看中美互联网的发展差距,还可以从整个互联网的层次和角色的角度来看,平台级的创新和发展还是在美国,我们的企业大多已经习惯于做有中国特色的应用,而“大中华局域网”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保护伞,中国本身的广阔市场和比如类似于印钞机的游戏赚钱模式,使得我们的企业更多的在捞钱的路子上前进的太多。中国的企业哪天能在互联网的不同层面发展出平台级的创新,我们才能算赶上了美国。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到华为的同学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很是高兴。

在基于SNS的平台开放的事情上来看,我们不管是平台还是其他外围的开发协作者,都还准备不足,以至于现在那些所谓的开放平台实际已经算不上开放了,我们大多的开发者已经转战facebook。从技术层面的开放相对好说,我们的企业差距不大,而在商业层面的开放和实际的运作能力,整个平台的规则制定和执行,我们却差得很多。胡老师从这个层面观察很多,也举了些比如移动梦网之类的例子。

如果还是沿用阿里的口号,开放是手段,协同算是路径,繁荣是种结果。而开放要走向协同实现繁荣,就不能只从技术层面考虑,还要多从商业层面和生态规则的角度考虑,要实现多赢,才能扩展这个开放的系统,使得系统繁荣向上。而我们目前常说的基于SNS的开放平台,一方面开发者可能追求短期利益,提供大规模用户服务的能力相对欠缺,让平台产生担忧(所谓一颗耗子屎搞坏一锅汤),另一方面,平台看到短期利益又介入本应是开发者赚点钱的领域,平台和开发者之间互信都没达成,也就难以走向下一步了。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企业从小企业到大中型企业,到集团公司这个层面,已经有很多很好的实践和经验,从集团公司到平台的领导者的层面,我们的企业无论从思想或者是实践的角度,都还准备不足。

时间是磨平差距的必要条件,扼腕感叹,期待未来。

更多
打印  |  相关话题:开放平台   |  类别:产品市场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