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heidixie.blog.sohu......37922933.html |
||
![]() 可是—— 为什么,连设计师在自己的网站上,也经常能够发现各种各种莫名其妙的体验问题?为什么当发现了这些问题后,设计师迟迟并没有去修改?而且随着业务的增加,莫名其妙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直到在用户调研中发现老问题一再被抛出来,直到直接面对用户或者其他同事的诘问:为什么会有这种设计?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不合理的情况? 我们有时也会觉得无辜:因为,这些问题,其实也许刚刚过来就发现了,但是no excuse,既然如此,为何一年,两年过去了,那些当时莫名其妙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越来越甚? 我们召募了更多更加优秀的设计师。然而我开始担心的是,我们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底子让这些优秀的设计师们真正发挥价值,而不是在继续的挫败感中迷失掉? 在大的公司呆着的设计师,为何成就感不如在小公司? 一年下来,也许板着手指数数,没有做什么自己认为特别有价值的完整的事情,没有太满意的产出,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设计,造成了新的“莫名其妙”而不安。 大家辛辛苦苦,需求不断,项目不断,大家都绞尽了脑汁,加功能,做优化,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为何体验反而越来越差? 这都是为什么?
不管是不是设计师,你一定会对以下的场景是否熟悉—— 我们要做需求A。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要让需求A真正实现对它的期望,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模块B进行改造或者重新规划。 但是经过评估,我们发现,改造B不是那么容易滴。 一是开发成本是翻倍,而是很多业务团队都和模块C有关,一句话,涉众很多,轮番沟通下来成本很高不说,还直接将需求A的项目范围扩大了几倍。 而老板,也许只想看到需求A尽快上线。所以作为PM,你要给老板汇报解决方案是如何尽快让需求A上线,而不是:由于需求A必须要改造现有模块B,请需求我先花2个月把模块B改造好,然后再做需求A。 其实有时老板也很难做,因为他可能也缺乏足够的依据去拍板这样是不是合理。 如果需求A的价值有待验证,那么为何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去把原本没有问题的模块B给改造了呢? 同时,有人提出,需求A也许是过渡阶段版本,若照现有方案去实施,将来的拓展性可能会存在问题,到时候又要一番改造。 你会发现,项目组的意见有两种偏向,就和政坛一样,有保守派,有激进派,当然各有优缺点。 很多时候项目拖延不前,是因为保守派太多,消极的意见太多,大家的顾忌太多,迟迟开不了工。 这样的项目多了,老板喜欢激进派,越来越多的人也喜欢做激进派——不是有句话吗?不怕犯错误,就怕不做事。 所以,这种考虑一年后,两年后的拓展性的问题,一般会被打断,或者无视掉:让我们focus到现阶段的工作上去吧,至于你说的拓展性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去了。 所以,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PM会宣布:由于资源问题,我们为了确保需求A准时发布,决定不对模块C进行任何改造。但是,我们会先测试A的效果,如果好的话,会一并对整体进行优化。 恩,好,开工,若干人等,忙活了一段时间,终于准时发布,大家皆大欢喜。 过了一段时间,需求B被提上日程。结果发现要上需求C,不但需要改造原来的需求A,仍然需要改造当初的模B。 好吧,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改?另外一批人正在靠需求A吃饭。沟通成本比以前更大,开发资源比以前更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最后PK下来的结果是: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我们决定对现有模块和功能不仅进行任何改动的前提下,将需求B做上去。 又是一番忙忙碌碌的热火朝天。 好,需求B终于也上线了。大家皆大欢喜。 这样的故事,可大可小,每天也许都在上演。 慢慢,从客户的视角来看,网站上莫名其妙的体验问题越来越多。 慢慢,从设计师的自我反省中发现,网站上莫名其妙且无能为力的体验问题越来越多。 有时,我身边那些很优秀的设计师也无能为力,望洋兴叹,束手无措,所以,他们的价值没体现出来,也没有办法被别人看到,就像当时没有办法决定开场一样,此刻也无力收拾残局——特别是下了好几年的残局。
于是,在莫名其妙的基础上,又会多更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当你想去修改莫名其妙的体验时,发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相互牵连的事情越来越多,光找相关人沟通下 来,都要花上几天,更不要提“改动”。在越来越庞大的网站,有时,“改动”二字不是意味着优化,而是意味着“颠覆”,像是一场蝴蝶效应,一张小小的水印改造,也许就能引发革命,动辄几条线的工程师都会牵涉到。 所以,当一个网站越做越庞大时,也许真的不是因为业务越来越多——板着手指数数就好了,核心的业务模式没变,核心的功能没增加多少,也许就是因为大家各司其职,缺乏整体思考和长远规划,拼拼凑凑,成了外表的巨人,使得后来的优化变得举步维艰。 整体思考和长远规划——听起来就很玄,做起来当然更不容易。 想得再全面,也不能想到整体,而且,关键是怎么从现在的节点上去设想未来呢?我需要想到目前这个产品一年后的拓展吗?两年后? 其实,就像做营销策划一样。 一个新的产品要上市,好的营销策划是整体和长远兼顾的。 1,全方位:线上,站内,线下,站外,以及什么节点相互呼应和配合。 2,时间线: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介绍,成长,稳定,衰退),从什么时候预热,什么时候小高潮,什么时候达到高潮,什么时候进入稳定期,什么时候再来一波推动。这条时间线上,会有什么时间和事件可以加以利用,每个时间段的目标受众是什么人,每个时间段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应对。 而另一种策划,可能刚开始你也会很喜欢,针对此次的上市制作了精美的提案,可是若不考虑长远一些,这次的推广很可能是日后推广的障碍,提前埋下了绊脚石。比如,一个新产品上市,引入期为求得最大销售额,若实行低价策略,那么目标受众就基本上定位了。日后就很难以高质取信中高层消费群。反之,若考虑到会影响后期的销售,前期推广将价格折扣控制到9折,而同时宣扬产品的质量,目标人群锁定到中高层,那么后期就应该一脉相承,不然若后期发现消费额太低,想打折促销,若低于9折,就会有被投诉的风险出现,此时就应该想别的办法了。 一个好的策划,就是在画未来的蓝图——而不是仅仅做将来的目标。 看3年后是比较难的,即使我们可以培养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让自己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这些努力,或许,对解决目前莫名其妙的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最起码可以减少未来的更多的莫名其妙的完问题,让后来的人,不再因为历史问题而苦恼不已,让他们尽可能把优秀的才智和精力,用到更加有价值的创造性的设计上去。 1. 角色定位——不是在做具体的项目而是做网站。可能很容易,一个PD在做需求A就真的以为自己在做需求A,没错,那是他的目标。但是做为设计师,首先,你是网站体验设计师,其次才是需求A的体验设计师。自己要明白,并且要传达你的想法给PD。 2. 就多想那么一点——很可能,你做完这个项目就走了,换到别的项目里去了,后来的优化,拓展都不关你的事了,所以这个要求太过分了。但是,还是那句话,角色定位。整个网站的体验,都和用户体验设计师有关。所以,任何需求,就多想一点。问一下需求方:这个项目会有后续的计划吗?将来可能的拓展是什么?你也可以和需求方一起思考未来的拓展方案。 目前的设计方案能不能应对?能不能很容易满足新的拓展需求?如果可能的话,留下一份说明文档,告诉后来的设计师,如果将来有所拓展,在现有的方案基础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方式是什么,让他参考。 3. 坚持——很多时候,在错误的基础上做正确的事情,会导致另一个错误,就像为了求速度不得不将楼房盖到原来就有问题的地基上。想想,我们目前的精力,有多少真正是在做开创性的工作,又有多少是在修正以前的错误?——而关键问题时,当时我们不知道是错误,正是因为各司其职,或者没有多想想长远规划, 所以,当你发现方向不对时,当你发现要做A必须要先做B时,而项目已经倾向于绕过B以一种会为将来带来问题的方式实现A时,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特别是在不百分百确定的前提下。 恩,不是特指某个项目,也不是特指某个公司,更不是特指某个团队,我想,这在很多大的公司,都是一种普遍的问题了吧。 欢迎大家多多提一些建议,让我们未来莫名其妙而又看似无能为力的体验问题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