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blog.b3inside.com/......assification/ |
||
你不得不承认,今天网络发展之迅速,信息流动速度之快、量之大,是我们不曾考虑过的,但现在它就真真切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接纳信息,怎么处理、消化它们成了互联网用户要花精力去解决的大问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时长辈总是如是教导我们,但这条法则放在今天,未必有些跟不上节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把看到听到的事情都一一记下,哪里来得及;机械的记忆并不能帮你解决“组织”问题,学会如何管理信息才是王道(当然,这里说的“组织”不是指Organization)。如果你已经能熟练地搜索引擎,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你发现动态地使用关键字,可以更快地找到想要的信息。而关键字就是一种索引标记。 如果这么说太抽象,那来想想你是如何为IM、SNS中好友进行分类的。首先考虑下为什么要给他们分类?其次,怎么分类?5-4-3-2-1,时间到!给好友分类是为了更快地在众多联系人中找到他,节省时间。在寻找联系人的过程中,分类扮演了索引的角色,它是帮你完成定位的一条捷径。再来说说我是如何分类的:我把所有联系人按公司、学校进行划分。刚参加工作时也曾按圈子把公司人分类,后来发现这么分太泛泛,我得一直记得某个人是什么角色,而相对来说,公司属性更明显且便于记忆。同学就不用说了,如果想再细分,学校就是最好的天然属性。这么看,公司、学校就是一种索引标记。 图书如何分类?细心的你可能发现现在很多书封面的角落里都会注上“上架参考:经济类”,这是为了让此书出现在书店合适的分类系统中,让读者更容易发现它。这是出版方和作者有意对图书进行的索引。这个分类产生的过程是:先有内容,后有分类。这里要联想到,在写博客时,顺序也应当如此,“出版”发布前,给它个“上架参考”,当然这个参考就是博客的分类目录、标签(Tags)了。分类目录是文章的范围,标签(Tags)则是经提炼后的内容关键字,是对标题的补充,帮助记忆。所以,标签(Tags)就是一种索引标记。 电影(DVD)、歌曲(CD)本身所带有的属性(如出版公司、导演、演员、歌手、歌曲名等)已经足够标识这个产品,再使用Tags打上标签对识别这个产品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有天然属性的信息,就用这些属性做索引,免得“脱裤子放屁——费二遍事”。 值得一提的是,分类并不单单是给人看的,同时也是给机器看的。用户不断地抽取、提炼核心关键字给计算机学习,让机器去做分类、索引这样的重复工作,帮助用户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