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tanchenhui.blog.so......47883635.html |
||
其实俺一直不太喜欢twitter这个玩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是在是太过碎片,又过让人太有时间压迫感,在快速的获得有用的信息与你所花费的时间之间不太成正比,现在的使用行为已经从早期盯在上面变成偶尔去看看,也没有太多心情去浏览所有的过往。
不过最近的众多的抄袭者如果从产品和运营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倒是能给人很爽的感觉。从几个小的地方来看看几个代表性微博吧。
核心机制:发布、转发和评论等
关系与建立关系途径
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去看,就大致能看出各个微博产品的大致的道道,因为转发和评论代表微博的核心功能,能够看出各个微博产品的主要考虑,而关系的处理大致能够看出各个微博的运营思路。
当然你还可以去分析下导航以及@功能等等,能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在新浪,我的昵称默认就是对应的我这个人,如果我改了,其实找不到原有的一个固定的对应,也就是我的账号也改了,新浪还有一个真实姓名;腾讯是分为账号和姓名,账号改不了,姓名可以改,在@后面输入名字会提示你关注的人的账号,@的是账号;网易是名字,可以改,还有个url ID,不过估计没几个人注意到。
说说我对这几个微博的观感吧: ² 关于字数限制,个人感觉在形成群体使用氛围的情况下,限制不限制问题都不大,现在情况不比twitter最开始要培育用户习惯的时期; ² 嘀咕典型的自我阉割了病毒传播,也就意味着它现在也就背一个微博的皮而已,估计发展的方向是适合年轻人的手机交友社区; ² 从转发功能来看,网易的做法对比来看是最不合适的,未有深入考虑好有价值信息如何在微博上快速流动的问题,丢掉原始的重要信息是很扯的事情; ² 转发其实挺容易形成很大的噪音的,从设计上看,其实转发这个功能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转发的同时不能评论,直接在转发的信息下面提示有哪些你关注的人转发了,但这种方式又会有什么问题呢? ² 评论那网易和腾讯是较为简便的处理方式,与新浪和搜狐考虑的方向不太一样,新浪和搜狐希望能够记录就某个信息的所有评论,特别是搜狐,有查看本条微博的单独的功能,确实有点BBS的感觉,这是否更适合其考虑的目标用户?网易和腾讯的方式无法去跟踪一个持续的对话过程,其实可以加个小小的功能就能实现,后面他们会加吗? ² 蛮讨厌新浪的那种通知方式,重复性通知的问题其实可以解决的,同一条信息既是评论又是@我的通知我两边,需要我点击两次才能消掉太让人崩溃了; ² 计数其实对用户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 ² 拉长页面来看是我喜欢的,不过你会觉得翻页是中国用户的习惯,这个习惯可以改不? ² 新浪微博的做法是想把用户所有层面的关系都拉进来,还让你去发展些莫名的男女关系、同城关系、兴趣关系啥的,与之相匹配的是所谓的关注的人的分组功能,每次关注一个人都强迫我要去选分组的功能,但我最后还是没用;不过新浪这多层次的关系考虑和两大块的推荐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1、新用户的寂寞,让你快速的去接收点信息;2、所谓的名人的虚荣心,看看我有多少粉丝,以激励更为活跃的叽歪; ² 新浪微博虽然想导入和发展各种关系,但肯定有些弄得不咋的,可能比如同事啊同学啊校友啊啥的; ² 微博这产品决定了如网易那样排斥名人是不对的,其实你回去看看twitter的那些公关文章,大多都在打名人的牌,这本身也是吻合这个社会的结构和大众的需求的,也让所谓的草民隐约感觉好像在同名人亲密接触,咱们关注下名人也好像与名人一度关系了,其实还远着呢; ² 我打赌以后各个门户的微博还是会像博客那样去抢各种名人资源,谁开发个群发的客户端估计用的人会比较多,可怜的名人; ² 由于在关系这块,搜狐、网易和腾讯功能并不完善,从运营观察的角度也是最值得结合起来观察的,其中腾讯估计不会让它的微博从qq好友里去导入关系; ² 出嘀咕外,其他几个都往媒体的方向去整的,记得王兴说过他的饭否是想做朋友之间沟通的玩意,恩,算了,这条路没人走了; ² 新浪微博的导航太复杂了,那个音乐那个基本也没人用吧,也许可以考虑做点减法和优化了; ² 搜狐微博的微群和嘀咕的频道是我看到个人认为比较垃圾的设计,当然嘀咕的人说很多用户喜欢玩那个频道,也许是我不了解他们所假想的用户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