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mr6.cc/?p=4308&utm......6+%28Mr.+6%29 |
||
UCDChina编辑注:原文为繁体中文,我们简单翻译成了简体,或有错误,请以原文为准。
网路上最大的「网站打败实体」的案例之一,就是美国的Netflix只靠一个网站,就打败了曾经是最大的「百事达」(blockbuster)。这星期,百事达 宣布即将提供一个叫「Total Access」的服务,开始提供邮寄类的「游戏」,希望能让孩子或大人们开始使用!当记者跑去问Netflix时,Netflix不但表示并没有打算跟着修改,甚至还公众讪笑BlockBuster根本就没搞清楚「游戏」产业的状况;游戏是很重时效性的,十年前的电影有人还想看,但十年前的游戏是没人想去玩的,因此游戏的寄送服务将无法和实体产生明显区隔,也无法透过提供巨量的品项来卖给长尾的族群。这一点的观察,我觉得是很贴切,难怪Netflix做得这么好。 刚好,最近也看到一个颇有趣、搞寄送东西的新网站叫 「ThredUP」 (报导如 这里 ),它是做「邮寄交换」的,你到这个网站来,可以几乎只花邮寄费用就可以将自己家里的某些东西,和网路上的另一个网友,直接透过邮寄的方式,「交换」彼此的东西。不过这种「交换」的点子已经不新了,目前做「交换」的一大堆,已经有一个专门让大家交换「门票」的 「StubHub」 ,另外还有做过期杂志或CD交换的如「 Glyde.com 」,然后还有做旧3C商品交换的如「 Gazelle.com 」,但,ThredUP本身还蛮有意思, 它做的是「衣服交换」 。 明确一点的说,ThredUP让新生儿的父母们,可以 互相交换「婴儿的衣服」 ! 有趣吧?当爸妈的人一定会觉得这点子很棒的啦,因为还没有这个网站的出现,朋友和亲戚彼此之间,就已经很热烈的单向的「送你旧衣服」,为何大家会这么慷慨的送衣服呢?当然是因为婴儿的成长太快,几个月就换衣服,每次都丢掉,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加上婴儿也不必穿得多漂亮,衣服已经洗到起毛球了都没关系,只要「干净」就好;而现代的洗衣技术已经足够让所有的衣服都变得很干净。不过,单向给还容易,「交换」真的很难;你给别人旧衣服,很难也从别人手上拿到旧衣服,因为朋友刚好有一位比自己小孩还晚一年出生的baby,同样的朋友除非刚好生两个以上,不然不会刚好也有一位更大的哥哥或姐姐,所以衣服是不能「交换」的。但,来到ThredUP,它就会帮你和其他的父母交换,可以做三向交换、四向交换、五向交换……,成交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更有趣的是,ThredUP显然对这种交换的模式,有仔细的思考过,因此 它发明了一个新方法 ,我们就将它叫做 「容器」 方面的创新吧! 什么意思? 然后,父母可以开始将小朋友的旧衣服「装箱」,一边装,一边要回到ThredUP的网站里面面key in记录好每一件衣服大约的长相、模样、颜色、给几个月宝宝穿的…。所以,ThredUP网站上面个个是以「纸箱」为单位,形容每一只纸箱里面有什么东西。 当这个箱子做出来以后,也上网登录了,父母就先将这只箱子 放在自家的储藏室内 ,等待ThredUP的通知。如果有人对你那箱有兴趣,ThredUP会通知你,你再将这箱衣服送到ThredUP所指定的地址即可! 换句话说,从头到尾,ThredUP只负责送箱子出去,也负责这些箱子「资料库」的显示(内容还是网友自己填进去的),有兴趣的人再上网去「要」,每次一要,就是一整箱;记得负责帮送衣服的人出邮寄费用就可以了。你想拿到一箱,那么你也要包好一箱;你今天包了两箱,那么你改天就可以免费收到两箱。 ThredUP的收费模式只有从每只纸盒收取1美元,另外还有一个30美元的高阶服务。 本文的重点是,其实ThredUP早在去年秋天就开站了,只不过当时他们野心「比天还高」,所以想提供「大人」一些衣服的交换,当时他们的模式是,你找了家里不要的旧衣,放到信封,再上网去登录这件衣服的模样,然后,只要付25美元给他们,就可以得到三只大信封,每一只是让你放一件衣服;这时候ThredUP早已经从你登录的这三件衣服的厂牌、模样,自动将你的衣服与其他人的衣服「配对」,所以在寄三只信封给你的时候,ThredUP已经帮你将收件人的「地址」都填好了!当你寄出去了,也会自动再收到三包来自其他人的信封,里面包着三件惊喜服装!据文章说,ThredUP当时胡里胡涂的累积了1万名的客户,但这个服务显然还是失败了,大人和小孩不同,谁会这么想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呢!所以ThredUP才要转型成小baby的衣服。 但从这边可看到,ThredUP无论是做大人衣服的交换,或是小孩衣服的交换,它都是绕着一个创意在走,这个创意就是,「由他们提供容器」。网路上做交换,很是困难,ThredUP主动提供他们自己的信封、他们自己的箱子,等于透过很实际的一个「容器」,来无形的限制了网友的行动,网友要买服务也很清楚,一个箱子多少钱、寄一个箱子又要多少钱……。 之前看过某间专门做快递的公司,就是卖「信封」的。它规定你得先买了他们家的信封,需要快递时,再将东西置入那个信封,叫他们来送即可。但这个巧妙的小改变,加入「容器」,反而巧妙的让消费者必须先付钱购买这个「容器」,虽然打折,但消费者说不定贪便宜而一口气买了一大堆「容器」。 网路一直在抢实体的机会,像这种「容器」的新规则,好像还蛮适合在网路上做的。让我们想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装箱、装信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