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maidow.com/blog/?p=197

一封来自已离职战友的信

作者:Maison  |   发布: (编辑)Tony   |   时间:2008-09-26 08:20:46 文字大小:- +

虽然在内网已经看过了,但今天偶然发现互联网上已经有发布出了。所以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作为现仍就职在支付宝,因此不想对公司事件做太多评论,当某日我亦不在支付宝时,或许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了!

致支付宝的战友们

各位同事,各位与我共同经历了5年,4年,3 年,2年,1年,以及刚刚加入的战友们:

 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结束了,我们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支付宝和阿里巴巴的发展中来!

    我离开支付宝,离开阿里巴巴,离开各位战友也已经1个月了,难舍的心情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也已经渐渐平复,但是这封信是一直想写的,我也跟alex,跟孙权提过要给大家一个交代。最近一个月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我辞职的同事越来越多,里面还有各种猜测,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的关爱,各位同事的关心,但同时我也感觉到,做为一个创始员工,不能任由各种猜测伤害到公司,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觉得已经不能再拖,不能再偷懒了。对公司的责任不会因为我离职而尽尽。

想说的话很多,不容易厘清头绪,还是用最偷懒的行文方式分段说说我想说的话。

    一、关于我们的工作效率

    很长一段时间来,听到一些抱怨声,有新同事的,有老同事的,传统行业,比如金融行业来的新同事多抱怨工作强度大,老同事多抱怨工作的效率不如从前。我认为工作强度大本身不是一个问题,怎么样去适应才是一个适应的问题,或者是我们的态度——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事业!正如大家有时间会说心累才是真的累,为什么会心累,我想公司和我们自己都是有一些原因的,但我们学习的哲学告诉我们根本的原因是内因,是我们自己如何去适应。

    其实令人高兴的是,新同事在抱怨工作强度大的同时脸上挂的是微笑,我们从事的激动人心事业是能够点燃我们的本心所蕴藏的激情的。

    关于工作效率不如从前的困惑,我们可以客观来分析一下,有下面的几个因素造成:

    首先是我们战线越拉越长,多线作战导致资源被摊薄。原先我们只做支付宝交易一个产品,现在我们有多少产品了?

    其次是我们对效率认识的片面性,我们本能的认为效率就是速度,其实还包含了质量,有质量的速度才是效率,为了保证质量,我们整个流程细化了很多,以前我们往往PD+开发就去做一个项目了,需求方和开发面对面坐着,现在多了需求分析、系统分析、资损评估、政策风险评估、用户体验评估、收益预测、多环境测试等等,明显的,整个开发的流程被大大的拉长了。然而作为一个准金融行业,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行事,对于这个敏感的行业,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有太多的竞争对手,等着你犯错误然后就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给政府施压,这样我们就会很艰难。我们常说我们的竞争环境不好,大致在这里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本来是一个蓝海的对百姓有利的市场,政府创造环境支持发展对大家都有利,但是会有这样的思想存在:我发展不了,通过非市场的手段也要把你弄死。

    所以这里我想提些建议:现在流行做开放平台,淘宝也在加入这个潮流,我认为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支付宝也做同样的事情,一来可以集中我们的开发资源做最核心的基础服务;二来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可以变成竞合者,让他们利用支付宝的基础服务进行发展,大家利益一致我们就能够减少竞争对手,净化创新环境。

    同时,公司从几十人增长到了近千人,聪明的人不断加入,各种各样的设想、构思、创意从各个角落冒出来,如果不从制度上加以修正,加以筛选,排定先后,就会有更大的问题。当然,这流程里面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我相信是有的,大家可以主动建言,给管理层参考,一个已经离职的人尚且还在给公司提建议,大家更应该如此去做。

    再者公司组织架构、人事大大小小的不断的变化也会带来很多重复的工作,对新岗位的熟悉需要消耗时间,新领导对政策的改变可能使以前的努力白费,公司决策的调整可能使很多人不得不暂时放下正在做的项目投入到新项目中去。面对变化,新同事一时的手足无措是可以理解的,于老员工而言,如果3个月没有什么政策的变化,组织人事的变化,我们反而会觉得不习惯,觉得无措了。

    当然不停地变化不见得都是什么好事情,我们就需要主动把情况反应给管理层,使他们更了解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能够更准确,不要反应虚假的情况,不要添加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而当变化正在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得去主动的适应,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我们不是常说假如生活没有惊喜,生活便失去乐趣。对此我们也不是无事可做,比如设立合理的过渡期,比如主动找前任了解情况,都可以使自己尽快的融入新的角色。
二、关于贡献与获得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获得比自己的贡献少,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呢?没关系,这不是可耻的事情,事实上这是客观存在的事情,这是光荣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社会的财富就不会被累积,社会就不会进步。同样的事情你可以换个角度看:我的贡献比我的所得要多!这样我们就豁然开朗——我们都是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不是一条寄生虫。

    从另一方面来讲,获取的对象是你之外的整个世界的财富,分母是一个无穷大,那么你不管获得多少,都会觉得是微不足道;而贡献的主体是自己,分母是1,贡献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人们的贡献是永远不可能达到1的,当你贡献的越多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分母的价值在不知不觉的增长——你的价值在增长。与其去攫取无止尽的财富,不如做一些自己能够掌控的贡献。

    关于财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话题,阿堵物的故事人人听说,却直至现在仍在上演。听到有些同事,包括一些同样做管理的同事,说来公司不是为了财富,但是却终日琢磨怎么样能够多获取一些股票期权,对于老员工能够拥有较多的股票期权会说一些酸溜溜的话。

    当虚情掩盖了真意,当喊口号表决心流于形式,我们需要警惕,我们的文化可能正在被侵蚀变质。公司近年来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加盟,个人能力上来讲,比老员工优秀,但是新员工却在抱怨,自己能力比别人强,为什么自己的股票期权却拿的那么少。这种状况几年前我们很少碰到,03年我们创业淘宝的时候,拿的几乎是半薪,公司也从来没有承诺过给予股票期权,当拿到的时候也不知道他的价值,但是还是感到是意外之财。投身创业公司是一种赌博,若是5年前换作你来选择去淘宝还是去银行机关,你会选择什么?没有老员工忘我的奋斗,就不会有公司的现在,你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大家是否知道直至现在,大多数的老员工还是拿着比新员工少的多的薪水。
三、关于公司文化

    做BD工作的一段时间内,我接触了很多公司,很多人,有业内的业外的,有搜狐网易这样的新型公司,也有中国邮政这样的国企,每有接触,大家都有感慨,你们公司是用什么工具洗脑的,为什么每个人说的话都会如此的相似!我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认同公司的文化,如果这个算洗脑的话,那我很荣幸被洗脑了;我不是马云的崇拜者,促使我奋斗5年的是理想,公司提出的理想,触动了我某根神经,这是最根本的认同,与同事的关系,包括马云在内,我一直认为是一种同志的关系,战友的关系,所谓战友是当你面对敌人的时候,你背对着的那个人,你能确信在前面冲锋陷阵时,后面是安全的。

    而近年来,尤其是B2B上市后,面对各种诱惑,各种变化,业绩的压力,职业经理人的蜂拥而入,我们正在放弃我们坚持的某些东西,我们做产品的时候不再首先说这个对客户有多少好处,而是这个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收益,能帮我完成多少KPI,对股价有没有什么帮助!

    功利性往往会掩盖事物的本质,惰性和保守就会占据上风。互联网企业需要鼓励一些疯狂的想法,而不是被遏止和打击,职业精神和管理手段不能使我们走上伟大企业之路,核心的是我们的思想认识,对互联网的理解——当然人人都告诉我他是最理解互联网的,哪怕入行还不到一年。

    当年的微软,现在的google,是独特的理念诠释出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企业文化催生出独特的管理方式,从而创造出伟大的企业。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有独特的气质的,这种气质不是职业精神能够带来,忘掉职业精神,我们更需要的是专业的精神。

    隅居杭州的自尊心能造就一个强大的企业,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果刚愎自用,则可能遏止创新。从事管理的同事需要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不同的思想,不因自己的喜好亲亲疏疏,除非是对战友的背叛,做了不道德的事情。而有些管理人员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忙于树立自己的权威,在业务上的认知也是自信的不得了,殊不知你的自信往往导致员工的不自信,业务上没有创新,开会时下面的人尽是想着怎么样提出数据来,摆出逻辑来去论证领导的主张正确无比。

    自由、创新的风气需要回来,传统的东西,所谓御人之术且慢研究,真心无私才是长久服人之道。
四、关于创业

    又听说有同事出来自己创业了。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一个员工愿意去创业是不正常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想去创业也是不正常的,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经常听到很多同事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我提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创业的动机,如果是因为在公司觉得没趣,呆不下去,或者是想证明给谁看,这样的动机是有问题的。以上的原因很可能是做出创业决定的一个催化剂,但是不应当是主因,否则这个创业断无成功的可能性。创业的动机源于某种理想,但是也不能是纯粹的理想,要有你切实能看到的,能掌握到的盈利途径,马云做淘宝的模式不是普通创业者应该学习的模式。

    从创业的内容来看,赚钱是内在的一种需求,但是赚钱的途径很多,我们应当选择对社会更有贡献的内容去创业,如能够进行技术的创新,能够促进就业,不要去做那些给政府添麻烦的业务。

    同时我们不能利用公司的资源去从事跟公司直接竞争的业务,这样即使你竞争赢了,获得的社会效果不过是一家公司替代了另一家公司,而不是一种更先进的模式替代了旧有的模式,于社会没有实现财富增值;更何况这样的做法会使自己的个人声誉扫地。千金散尽还复来,声名玷污终难洗。前者如史玉柱东山再起,后者似周鸿祎怎么也洗不掉流氓的标签,大家应当慎重自己的选择。

    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年轻人,创业意味着燃烧青春 + “享受”过程,你要问问自己是否就是要“享受”那个过程,还是说希望赢得结果。一个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或者说看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去正面的影响这个社会,而不是当鸡头或者做凤尾。在一家好的公司,一个好的平台里面,如果能够施展拳脚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近几年来,以马云参加的赢在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声音,把全国上下的青年人的创业的谗虫给勾出来了,过犹不及,当一个事情过了的时候,也往往会有另外一些东西来中和一下,这个时候我会认为唐骏的典型出现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
五、关于我的离职

    上面写了那么多,多少也是带了些抱怨的,抱怨人人会有,但需要申明的是,不是因为公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就去离职,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遇到过更大的危机,生死一线,但我们从未放弃。总的来说,我们要相信公司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只要理想没变,只要信念没变,就值得我们一直奋斗下去。

    作为公司元老,我知道我的离职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如果因此而给公司造成不好的影响我将深感不安,所以必须给大家做一个如实的交代。

    我离职的最重要的原因我想自己有机会去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能够比我现在做的事情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甚至我希望努力去接近或者超过阿里巴巴的成就。我30岁了,如果想要做些事情,现在正是时候,再过十年我担心自己就没有勇气去做这样的选择。

    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遭遇道义责任的时候,你要选择去承担社会责任。我相信我去做的事情是大大地有益于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完善电子商务的产业链,从不同的侧面共同拓展电子商务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会是战友,我相信大家是能够以互联网独有的开放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
    要跟大家交流的大致就是以上这些了,因为彼此开诚布公,大家能走到现在,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大家能够全文看到这封信,我会感谢公司的宽容与理解,同时大家想想,这样大度的一家企业,是不是值得我们去继续为之奋斗呢!是不是充满希望公司会越来越好!是不是大家也有了开诚布公地向公司的管理层反应情况的信心!

    我以前经常给百年大计,百年阿里,百年支付的新员工做培训,帮助新员工适应公司,尽管现在我要离职,仍然愿意与新老同事交流,我把我的私人邮箱留给大家,欢迎来信交流,不管是业务上的还是人生与理想。

    *****@gmail.com
    此致
你们的***(最后一次使用这个花名)
即日。

更多
打印  |  类别:设计之外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