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blog.donews.com/ke....../1355995.aspx

东拉西扯:iReport的假新闻与公民记者

作者:Keso  |   发布: (编辑)Tony   |   时间:2008-10-06 08:05:58 文字大小:- +

十几个小时前,CNN旗下的新闻网站iReport发了一则消息,称乔布斯突然心脏病发作,被紧急送往急救室。CNN随后删除了这则消息,因为其他的消息源证实,这是一则假消息。不过,这则消息立刻导致苹果股价暴跌。

iReport是CNN旗下的公民新闻网站,该网站的口号是:未编辑,未过滤,新闻(Unedited. Unfiltered. News)。建立这样一个网站的初衷,就是让那些报道了印度洋海啸和伦敦地铁爆炸的普通人,有一个更直接的日常通道,将身边的突发新闻传播出去。CNN编辑会从中选取一些新闻,发布到自己的电视新闻网络上。

有关乔布斯的假消息,引起了一些关于公民记者可信性的讨论TechCrunch认为,iReport及其他允许匿名报道新闻的站点需要一个更好的“事实过滤”机制,建立一个更好的声誉评估体系,应该鼓励“公民记者”使用实名。

但我并不认为,iReport跟公民新闻、公民记者有什么关系,它不过是将大多数新闻媒体都有的接受报料的机制网络化、公开化了。打电话给CNN的编辑,报告一条新闻线索,跟在iReport网站上发布一条新闻线索,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不同仅仅在于,电话报料如果没有被报道,就不会被公众知道,但发布到iReport网站上,就等于已经报道了。

CNN的名头,决定了iReport具有比个人博客大得多的影响力,这也是造成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苹果股票的重要原因。如果同一消息发布在一个不知名的个人博客上,多数人就会怀疑其可信性。

不过,我并不认为TechCrunch的建议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一向认为,所谓“公民记者”,应该是偶然的、非职业的。那个偶然拍到伦敦地铁爆炸的人,不可能总能拍到地铁爆炸。所以,你就无法针对这个人建立所谓的声誉评估体系,而那个总是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出现在第一现场的报道者,一定是一个职业记者。公民新闻网站,不应该鼓励公民都去当职业化的记者,都去调查“水门事件”内幕。

iReport假新闻事件,大概会让iReport更加“知名”,或许也会启发一些有企图的人,比如股市上的投机者,琢磨如何利用iReport的知名度。谁知道这次的乔布斯新闻,是不是一次恶意的操作呢。

当然,苹果股票当天的收盘价只有97.07美元,甚至比iReport的假消息发布后的最低价还要低。这说明投资者确实非常关心乔布斯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有关乔布斯的假新闻能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心理原因。就像在地震的时候,一条地震的假消息,会造成很大的恐慌一样。在某种惶恐心理之下,对于无法判断真伪的消息,人们更倾向于信其有。

更多
打印  |  类别:设计之外  |  源地址

UCDChina的书

《UCD火花集2》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3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UCD火花集》封面
UCDChina编著,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JunChen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网页设计解析》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周陟著,定价62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赢在用户》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9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

《用户体验的要素》封面
UCDChina团队成员Angela译,定价25元
从卓越网购买 从当当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