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www.socialbeta.cn/......itecture.html |
||
|
到底什么是社会化网络呢?我这里简单的总结:一个可以展示自我(Indentity),维持和拓展人际圈子(relationships),并且有很多事情(activity)可以做的网络服务。也许这样定义不科学,但至少可以体现社会化网络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本文就来大概说说这三个要素,想更深入了解的,可以查看我在文末附注的一些延伸阅读。 身份(Indentity)矛盾:在网络上,你会相信谁? 解决之道:给用户一个身份,让他们自己去定义最适合自己。这个网络身份允许用户表达自我,用户需要登录才能进行管理。用户各自参与活动能够影响到用户的在网络上的声誉。 身份是社会化架构的基石,在“A Group Is Its Own Worst Enemy,” 中,Clay Shirky是这样描述身份的: 如果你想创建一种能支持大型和长久的群组的社会化软件,你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为用户设计一个让用户愿意投入的东西,那就是网络身份。 身份的要素 如何让用户成功创建一个网络身份呢?你首先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将现实中的自己反射到网络上来,身份的要素分别是: 个人主页 我新浪微博的个人主页 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网站的声誉系统失衡,后果不堪设想。 关系(Relationships)矛盾:一个网站上有成千上万个用户,怎么确保用户能够随时关注他们感兴趣的用户呢? 解决之道:为用户创造多种方式让他们去辨认、联系、组织他们感兴趣的用户以及他们产生的内容,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关系归类取决于你的用户是怎么使用你的网站的。
我觉得现在在网络上还存在的单向的关注关系只有博客的Rss订阅了,我只能知道我有多少人订阅了我的博客RSS,但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哪些人。 QQ上给用户提供了自定义的关系归类,你可以把你的好友分类“朋友”、“家人”,“同事”等,如果你的QQ好友数目超过100人以上,这些分类对于你管理好友是非常必要的。 关系归类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你可以针对每种关系设置不同的权限,有些在QQ空间上传的照片不想给同事关系这组好友看到,则可以屏蔽同事这组好友访问。而如果你想在一些社会化网络上关注好友们的新鲜事,通过这种关系分类也可以达到过滤的效果,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那组好友。 关系的要素 网络上的关系和现实中关系一样重要,关系的三个要素如下:
联系人 给你的用户一种方式让他们归类现实中的关系,他们可能会简单地说“认识”或者“不认识”,或者复杂一点说是“我们是大学时候的室友,但是有10来年没联系过了。” 群组 群组是另外一种关系结构,是一群人有着共同爱好和经历的人,群组关系超越个人联系,这包括同学群,工作群和各种形形色色的兴趣爱好小组,在豆瓣上,你也许加入了很多群组,你也许不认得他们,但是你和这些群的其他成员却建立了“群关系”。 规范 每种关系中,都有自己遵循的规范,有些事情你可以和你的同学说,但是不能和你的同事说,而在一些群组中,比如在google粉丝群组中,你不能说google不好,这些就是每种关系对应的规范,有的是明的,有的是“潜规则”。 活动(Activ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