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这是UCDChina提前预览网页留下的存档,不包括作者可能更新过的内容。 推荐您进入文章源地址阅读和发布评论:http://hiorion.com/stars/443 |
||
原标题:Linking the world to the web: 3 emerging technologies compared 源地址:http://mashable.com/2010/12/14/real-world-linking-technology/ 作者:Hamilton Chan 译者:Notus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脑前,他们希望能通过他们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的查看和操作信息。这种需求为那些致力于连接现实世界和数码世界的新技术提供了机会。以前的时候我们通过“超链接”来获取信息,现在,那些诸如QR码一样的技术把我们身边的物体变成了通往数据信息的桥梁,犹如现实版的“超链接”。 过去几年,三种不同的技术慢慢发展起来,扮演了这种“真实超链接”的角色:QR码( quick response (QR) codes),近场通讯标签(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和视觉识别技术( visu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从大众使用的角度看,这三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真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交互的程度。他们各有其优缺点,下面我们来一一的看看。 QR码( quick response (QR) codes) 技术资料:QR码原本是为了在汽车制造厂便于追踪零件而设计,1994年由丰田公司的子公司Denso-Wave公司发明。这种技术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各种设备可以快速准确的扫描并解析QR码。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系统都可以解析QR码,并可以免费的从多种途径创造QR码。QR码的大小大约为一平方英寸,而智能手机可以从6英寸远的地方进行拍摄并解析。 优点:QR码制作容易且价格低廉,方便进行快速的部署。通过计算机创造QR码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然后就可以打印出来或直接在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供食用。同时,免费的QR码解析软件也在手机用户中非常普及。 缺点:为了解析QR码,用户必须要掏出手机并用摄像头对准拍摄。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么做。而且现在对于QR码解析软件来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QR码解析软件可能会让第一次接触这种东西的人感到困惑。 应用场景: 1.设想一个朋友带着一盒蛋糕到你家去玩,你很喜欢这个蛋糕的口味,所以你拿出手机扫描了蛋糕盒子上印的QR码然后购买了另外一盒送到你的办公室。一次愉快的即兴购物就完成了。 2.在网球巡回赛的赛场,你扫描了观赛手册上的QR码,通过这个获得了购买某款球拍的50%折扣电子券。 近场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技术资料:近场通讯技术依靠高频的电波在两个靠近的设备中传递信息。只要这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4英寸,就可以在他们中间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那些内置NFC芯片的智能手机,用户只要拿着他们在另外一个有NFC芯片的设备前晃一晃,就可以接收到数据了。这还是个新技术,但随着内置NFC芯片的Nexus S的发布,这一技术有望走近大众。 优点:NFC技术对用户来说很容易使用,只要晃一晃手机,就可以完成数据的获取或交换,这个过程不比你用遥控器打开车门复杂多少。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来说,这种技术将会很快得到发展。 缺点:因为NFC芯片的制作费用很高,这种技术可能暂时只能被大企业使用。另外现在内置该芯片的电子设备也不多,这也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应用场景: 1.在自动售货机前,晃动下你的手机就完成了付款并顺便拿到了想喝的饮料。 2.在地铁站,不需要排队去买票,只要在检票口晃动下手机,就自动完成了购票并进入。 视觉识别技术( visu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技术资料:视觉识别技术通过对现实世界实物的分析来提高信息。通过你的手机拍摄某个物体,你的手机就可以识别出这个物体并提供额外的信息,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技术。 Google Goggles 是这种技术的代表 优点: 和QR码或NFC芯片不同的是,视觉识别技术不需要任何芯片或标签的支持。所以其花费非常之少。 缺点:这可能是最慢的一种技术。首先开发视觉识别软件就是一个超级复杂的任务,然后手机运行该软件进行分析的时间也会很长。 应用场景: 1.通过拍摄埃菲尔铁塔来获取该地的旅行信息和历史文化。 2.通过拍摄宣传海报来获取折扣。 如上所述,这三种技术各有其优缺点。有计划在此进行市场拓展的公司应该扩大视野,不要局限于一种技术。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哪种技术会最终获得大众的认可,有一点可以确定: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距离将会越来越短了。
|